进入新发展阶段,如何建立广泛的多方参与机制,不断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工作,是我们亟待思考的问题。这需要打破单一主体设置标准和执行认证的固有思维,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推进。

当前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过程中,标准制定和执行考核主要由政府主管部门自行完成。这容易造成标准落后产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不利于充分发挥社会积极性。因此,有必要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新机制,形成认证工作的强大合力。

具体来看,专家学者可以广泛参与标准研究制定,使之更加科学合理。行业协会可以组织会员单位提出标准意见,提高适用性。第三方机构可以开展中立的专业化评估考核。社会公众也可以对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工作进行监督,提出改进建议。构建多方参与机制,可以使认证更具公信力和影响力。

此外,还可以考虑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协同创新机制。政府部门、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可以共建专项合作平台,共同研究解决认证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也可以组建跨区域、跨领域的虚拟认证网络,实现认证信息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

总体来看,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完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工作,将有利于形成强大合力,推动认证制度不断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更好激发企业活力,助力高质量发展。这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具体实践中,可以先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广泛吸纳专家智力,建立专家库。可以组建高水平的专家委员会,也可以建立跨区域、跨领域的专家库,提供知识支持。

二是充分利用行业组织作用。可定期召开行业认证工作座谈会,充分听取意见建议。还可以组建虚拟行业认证联盟,共享信息资源。

三是鼓励中介机构参与考核。可以试点由第三方机构开展认证考核工作,后续逐步规范和推广。

四是畅通社会监督渠道。建立网上监督平台,并保障监督渠道顺畅,切实回应社会关切。

五是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组建政产学研专项协作小组,集思广益、共同推进。

通过系统谋划和稳步推进,不断拓宽多方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将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认证制度更好地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