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各方资金纷纷涌入,令中国拥有全世界最迅猛的主题公园建设量。但是远超美国、日本的主题公园数量与并不匹配的市场成熟度,让这一产业深陷尴尬的局面。从热闹登场到苟延残喘再到黯然退场,甚至还有大量项目“烂尾”,主题公园在国内的经营之道值得深思。
聚焦最受关注的财经话题,你、我、他,一起探讨新闻背后的深意。
主题公园频频退出市场
继十年前建设爆发期之后,国内主题公园迎来了新一轮的投资热潮。资料显示,深圳华侨城要将拥有和运营的主题公园数量增加到20个、大浪地区拟建14个主题公园;兰州欲着力打造20座主题公园;周星驰在浙江乌镇入股筹建“西游”主题公园……全国各地主题公园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不过,巨资投入、大兴土木之后,换来的却是主题公园大规模的倒闭潮。一座又一座名噪一时的主题公园排队关门。
2012年9月,北京昌平区“烂尾”14年的沃德兰游乐园拆迁工程悄然进行;
2007年杭州未来世界关门;
2005年,江苏无锡统一嘉园,在开园四年之后宣告破产,拍卖遭流拍后,闲置七年无人问津;
2004年广州东方乐园关门;
2000年上海环球乐园关门;
1999年,广州番禺飞龙世界关门……
开发商过于急功近利
在业内人士看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至2000年,是中国主题公园开创的初期和探索期,这期间涌现出的是类似锦江乐园的主题公园,2000年至今是主题公园自觉发展期,出现包括华侨城的系列主题公园、长隆欢乐世界、大连极地海洋馆等。
“除了第一阶段的小部分主题公园经营尚可之外,很多主题公园业者都处于不懂主题公园,并且急功近利的状态。”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院长肖星认为,国内主题公园更多还处于“跟风”状态,简单投资数千万元,没有任何文化内涵,门票价格很低,其他盈利手段缺乏,导致亏损。
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刘思敏也表示,曾经有一段时间,全国各地出现了50余个西游记宫,很快便门庭冷落,闭门度日。
在其看来,像沃德兰游乐园和后来的欢乐谷这种以参与性、体验性为主要特征的休闲、度假型主题公园,可复制性很强,必然强调消费的重复性,注重游客的回头率,因此,它们的客源必然是区域性的,必须考虑在一定的半径之内,能够产生相应足够的消费需求。显然,急功近利盲目投入主题公园开发的开发者们没有对此仔细思量。
经营模式欠缺成熟性
零点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民间约有1500亿元资本被“套牢”在现存的2500多个主题公园上。这些主题公园中,70%亏损、20%持平,仅有10%左右盈利。
业内普遍认为,内地主题公园经营状况不佳主要由于模式不成熟导致;目前国内主题公园门票价格相对偏高,也是由于经营者对主题公园的认识存在误区。据了解,国内主题公园80%以上收入来自门票,衍生产品和其他盈利渠道的开发仍处于启蒙阶段,过于单一的门票收入模式不利于行业发展。
一位专家为记者算了一笔账,国内一家大型主题公园建设投入通常在十几亿元至几十亿元。如生意尚可,一般年入园人数若能达到约100万-200多万人次,按人均票价100元计算,每年最多是2亿元左右的收入。所以如果主题公园纯粹靠门票收入,收回成本起码要五年以上。“况且现在土地成本越来越高,投资回收期也越来越长,一旦支撑不住就只能关门歇业。”这位专家表示。
此外,国内主题公园缺乏创意,公园内容简单拷贝海外同业,却又缺乏细节建设,造成许多主题公园项目过于雷同重复。政府和一些开发商在投资建设主题公园时对这一产业并不了解,导致了公园的地理位置不合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发展盈利形成掣肘。
这样的现实让国内大部分主题公园与世界知名主题公园不可同日而语。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国内值得叫好的主题公园很少,很多区域的主题公园项目与海外水准差10-20年。
借主题公园之名行圈地之实
“旅游搭台,地产唱戏”一度是国内旅游地产的普遍现象,这直接导致消费者买回一堆“旅游规划”,更有甚者文化旅游经营不善而直接导致项目“烂尾”。
“这两年业内多次提到,住宅市场从黄金时代跌落到白银时代,大势难改,房地产传统开发面临瓶颈,大家不得不寻找新的开发领域。” 共读蓝海执行董事总经理徐学闻表示,旅游业是近年发展热点方向,与房地产有契合点,因此开发商纷纷兴建主题公园。
企服快车城市发展研究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逸枫表示,吸引开发商进入主题公园的深层动力,主要是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利润。因为主题公园项目带有公共利益性,土地价格非常便宜,配套费用低,手续简单,开发成本也比较小,有些企业通过申请主题公园曲线拿地。而为了避免遭受楼市调控,部分企业以建设主题公园为名开发商业地产项目,逃避房地产调控政策。
“主题公园项目往往位于城市郊区,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地方政府为了招商引资通常会以非常低的土地价格出让地块给开发商,在市场培育期,这种给甜头的做法无可厚非。”某业内人士表示,低价拿到住宅地块的事情只可能发生在这类项目上,土地方面获得的优惠让房企获益匪浅。然而,随之而来的弊端不容忽视,谢逸枫指出,近几年主题公园概念的房地产开发扩张过快,市场供大于求,逐渐产生泡沫。而开发商融资过大,易引发金融风险。
企服快车面是开发商盲目性开发破坏地方环境,甚至借主题公园的名义疯狂“圈地”和融资,引起国务院高度重视;另企服快车面,地方政府为追求短期性的经济利益而廉价卖地,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模式简单复制同质化严重
此外,同质化严重也一直是国内主题公园的痛。最近,河北石家庄市仿造的“狮身人面像”曾引发广泛热议,并引发埃及方面的投诉。而这个“狮身人面像”,正是河北长城影视动漫旅游创意园中的一部分。
据统计,全国各种“西游记宫”曾经有50多个,全国各类民俗大观园和民俗村已达30余个,以表现国外文化和建筑为代表的“世界大观园”更是层出不穷,甚至很多城市要花巨资在盛夏“火炉”中营造冰雪“童话世界”。与迪斯尼乐园自1955年以来只发展了5家的速度相比,中国本土主题公园的发展显得有些“一窝蜂”。
“简单复制主题公园的模式泛滥,尤其是部分地域市场内分布了较多同类型产品,让人不得不警惕市场同质化风险。”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抛开动辄几千亩的“恢弘巨制”,如何因地制宜做好专业水准、精品项目值得思考。
位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敖鲁古雅乡的“天工部落”,占地2000亩,此前定位为集休闲、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度假区,项目在售出88套养生公寓后,一直未见二期踪影。上述业内人士指出,该项目是其开发企业北京神州之旅在黄山“徽州文化园”项目的快速复制,“旅游大环境未成熟,加之当地气候分明,旅游季节性太强,且投资商定位不太准确,进入之前缺乏详细的调研”。
“受一些成功示范以及利益的驱动,许多地方把主题公园当成迅速致富的手段,过分追求‘投资少,见效快’。”行业专家陈柳钦指出,许多主题公园沉湎于简单模仿和粗制滥造,虽然项目繁多,却没有精品,没有独特鲜明的主题,以致很多主题公园模式、内容大同小异。“主题是主题公园的灵魂,创新是主题公园的生命。如果主题公园主题相似或一致,游客就会对这些公园失去兴趣,导致公园客源大减、利润降低。”
“中国主题公园的收入80%以上来自门票,衍生产品和其他盈利渠道的开发仍处于起步阶段。从投资的角度看,单一的盈利模式本身就是一种风险,这使得主题公园管理者很难获得有效的融资成果,而设立在主题公园内部的各种固定资产,在没有客流的情况下几乎一文不值。”陈柳钦说。
2亿元
100-200万人次
一家大型主题公园一般年入园人数若能达到约100万-200多万人次,按人均票价100元计算,每年最多是2亿元左右的收入。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