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司徒国海介绍,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下称《调查报告》)指出,我国高校发明专利实施率为16.9%,其中产业化率仅为3.9%;相对而言,企业发明专利产业化率为48.1%,其中大、中型企业的发明专利产业化率都超过50%,小型企业的为45.3%,而微型也有22.0%。
由此可以看出,企服快车面,高校和院所的专利权人与企业的需求匹配度不高,另企服快车面,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到现阶段,很多企业都面临技术革新和产业升级,对新的产业技术需求旺盛,但是获取渠道有限。
而高校拥有的产学研发明专利的产业化率为17.8%,远高于3.9%的平均水平。
这充分说明两侧充分匹配的高效能。
《调查报告》指出;
48.7%的企业专利权人反映“缺少高端专业人才”,是制约企业专利产业化的最主要原因。
司徒国海在提交的提案中建议,在已有的“揭榜挂帅”机制的基础上,加强技术供需平台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产学研能级。
例如,可以借鉴和推广上海技术交易所InnoMatch全球技术供需对接平台的使用以及成功建设经验,建立全面、及时的供需发布与检索平台;探索建立技术供需信息的“单盲”发布机制。
加强从1到10这个“中间阶段”项目的支持力度,优化人员评价机制。
引导政府主导的产业基金、社会资本更多支持中间阶段项目的投资,支持中小微企业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项目。
对于从事中间阶段技术研发的人员,探索建立以技术和产业贡献为导向的评价机制。
加强发明专利产业化高端人才培养体系,以项目和实践培养包括技术经纪人和创新技术产业化专业人员等在内的专利产业化高端专业人才,畅通其职业和职称发展通道。
加快推动能有效嵌入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等通过联合企业设立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移、中试熟化的机构,并建立合理的收益分配、奖励机制。
引导科研人员、资本和科创服务人员发挥专长,协同合作。
新民晚报记者 江跃中 方翔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