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瑞安市一家鞋企的老板王先生很郁闷。他花了近30万元买来的金字招牌竟是无效的,还因涉嫌虚假宣传被罚款。
11月22日上午,瑞安市工商局江南分局执法人员在巡查途中,发现一辆货车上满载胶鞋,其包装盒醒目地印有“××胶鞋中国驰名商标”字样。据执法人员掌握的情况,辖区内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共有4家,该胶鞋厂不包括在内。
工商执法人员来到这家鞋厂,要求老板王先生出示营业执照。执照显示,该鞋厂在今年7月底登记注册。当执法人员问及“中国驰名商标”一事时,王先生说,今年9月份,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扩大产品销路,他花了近30万元请一家中介机构代办这方面的认证。
王先生还从抽屉内拿出《襄阳仲裁委员会仲裁法律文书生效证明》以示清白。这份证明上写道:
“本会认定申请人瑞安××鞋业有限公司所持××商标,符合《商标法》之规定,依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该仲裁法律文书已生效。”落款为襄阳仲裁委员会,时间为2012年9月24日。执法人员告诉王先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只有两种途径,一是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评定,属于行政认定;二是由法院裁定,属司法认定。这也就是说,襄阳仲裁委员会根本无权开展驰名商标的认定。
王先生说,当时那家中介机构给他两个选择,一是花费近30万元获得外地仲裁委的认定,二是花费近40万元获得外地中院的司法裁定,他选了便宜的方案。
工商人员说,他们经过核实,发现这张证明的确是襄阳仲裁委员会出具的。至于该仲裁委为什么出具这样的证明,原因尚不清楚。
工商部门依据调查结果,责令王先生所在鞋厂停止虚假宣传,并予以1万元罚款。
工商部门提醒,企业主别轻信非法中介机构的蛊惑,如有代办事务,务必选择正规的中介机构。这正是:
找家中介不可靠,金字招牌竟无效;
急功近利尝苦果,三十万元打水漂。
胡燕燕
朱慧卿/图
最近,瑞安市一家鞋企的老板王先生很郁闷。他花了近30万元买来的金字招牌竟是无效的,还因涉嫌虚假宣传被罚款。
11月22日上午,瑞安市工商局江南分局执法人员在巡查途中,发现一辆货车上满载胶鞋,其包装盒醒目地印有“××胶鞋中国驰名商标”字样。据执法人员掌握的情况,辖区内拥有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一共有4家,该胶鞋厂不包括在内。
工商执法人员来到这家鞋厂,要求老板王先生出示营业执照。执照显示,该鞋厂在今年7月底登记注册。当执法人员问及“中国驰名商标”一事时,王先生说,今年9月份,为了提高企业知名度和扩大产品销路,他花了近30万元请一家中介机构代办这方面的认证。
王先生还从抽屉内拿出《襄阳仲裁委员会仲裁法律文书生效证明》以示清白。这份证明上写道:
“本会认定申请人瑞安××鞋业有限公司所持××商标,符合《商标法》之规定,依法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该仲裁法律文书已生效。”落款为襄阳仲裁委员会,时间为2012年9月24日。执法人员告诉王先生,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只有两种途径,一是由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或商标评审委员会评定,属于行政认定;二是由法院裁定,属司法认定。这也就是说,襄阳仲裁委员会根本无权开展驰名商标的认定。
王先生说,当时那家中介机构给他两个选择,一是花费近30万元获得外地仲裁委的认定,二是花费近40万元获得外地中院的司法裁定,他选了便宜的方案。
工商人员说,他们经过核实,发现这张证明的确是襄阳仲裁委员会出具的。至于该仲裁委为什么出具这样的证明,原因尚不清楚。
工商部门依据调查结果,责令王先生所在鞋厂停止虚假宣传,并予以1万元罚款。
工商部门提醒,企业主别轻信非法中介机构的蛊惑,如有代办事务,务必选择正规的中介机构。这正是:
找家中介不可靠,金字招牌竟无效;
急功近利尝苦果,三十万元打水漂。
胡燕燕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