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自身商标遭到别人恶意抢注,给企业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而对于那些知名商标来说就更加的让人痛心了,就是因为对于知识产权方面知识的欠缺让我国很多企业带来了这些遭遇。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这种情况更加突出。这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在此,领先的商标交易网--企服快车专家将援引例子说明。
在德国,OKAI公司专门向其代理的产品下手,接连抢注了“王致和”、“洽洽”、“老干妈”、“白家”、“金麦郎”等老字号商标。
在日本,靠商标“养活”的企业也不少,做法很简单,先抢注企业的产品在日本的商标,待其进入日本市场后,再收取商标使用费。
商标被“抢注”,一直是企业挥之不去的梦靥。
商标“抢注”,关键在于一个“抢”字。“抢”的精髓就在于时间上要有提前量,“抢”的诱惑就在于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
商标的“买卖”好做,要做好这桩“买卖”,需要的是一双慧眼。遗憾的是,能够预见企业商标的国际价值的往往不是人。人打江山,别人坐江山的局面,不仅让企业颜面尽失,还令他们损失惨重。
商标被抢注可能产生三大后果:
一是被抢注商标的企业产品在销往当地时会遇到障碍,产品不能以原有商标进入,只能另换商标,这将对企业已有的无形资产造成损失,增加经营成本。最典型的事件就是联想更名为“Lenovo”,由于联想原有英文标识“Legend”在国外被大量注册,不得已而更名为“Lenovo”。
二是抢注的公司可以合法地把自己的产品冠以“抢”来的商标,进入世界市场,挤压企业的市场开拓空间,将企业阻挡在该国市场外,或者形成贸易壁垒。
三是导致企业海外战略受阻。很多企业都制定了自己的海外战略,全方位进入国际市场,但是一旦商标被抢注,就会失去先机。在2004年7月,由于公司拥有的英文商标“fire fly“(萤火虫)被西门子下属公司欧司朗抢注,厦门节能灯企业东林公司进军欧洲市场时被德、英、法等国拒绝,因此失去了进入这18个国家的机会。
企业辛辛苦苦打下江山,江山却常常被别人坐享其成。企业的“大方”其实是一种“病”。这种“病”表现为四种症状。
“因小失大”症:以白家为例,白家产品出口的国家和地区不少,但由于目前的销售额比较少,因此,为了节省注册商标所需的几千美元,在一些国家就忽视了商标注册,而是直接把产品交给代理商打理。但出现问题后,诉讼费、律师费等都远远超过注册成本,典型的因小失大。
“商标短视”症:有的企业认为自己的商标知名度还不够,注册为时过早,想等出了名再注册;有的认为自己的商品不愁销路,无需注册;还有的认为办理商标国际注册手续繁、费用高,不愿到商品进口国去办理商标注册。在这种“商标短视”症作用下,大多数企业商标管理薄弱,忙于生产,疏忽了商标潜在的价值。
“战略乏力”症:无战略危机是企业的一个通病,产生这一问题的直接原因是企业经营者的急功近利心理。有很多企业虽然拥有了注册商标,但是却不知道怎样制定和实施商标战略;还有些企业了解商标战略的重要性,却过度依赖商标战略,过犹不及。
“危险游戏”症:企业的商标战略包括商标的设计、管理、注册、维护、推广等方面。但企业的着力点往往在商标的推广上,即容易片面追求商标的知名度,在广告投入上一掷千金,甚至为创造轰动一时的品牌效应,盲目投放巨资进行品牌宣传,这种“危险游戏”的后果往往是致命的,最典型的是中央电视台例年的广告标王的下场。
企服快车专家建议:预防商标被抢注,需要做很多工作,从未雨绸缪,制定商标战略;到慧眼识贼,发现别有用心者;再到亡羊补牢,用法律手段讨回公道……但是最重要的一步,应该是治好自己的“病”。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