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指出,2018年遭遇侵权的作者占全体作者的41%,而2016年这一比例高达59%,两年来已经下降18%。

在内容层面,平均每篇内容的遭遇侵权量为7次,在2017年则是8次,已经有所下降。

在转载层面,2018年平均每篇内容的合规转载次数为2次,在2017年则是2.1次,并无太大变化。

此外,在内容付费领域仍有新形态的侵权方式成为版权保护的挑战。

报告认为,社交传播成为知识付费侵权的重灾区。

侵权者借助朋友圈、微信群以及小程序等社交渠道,以免费名义利诱用户转发盗版课程的海报,从而吸引更多人群关注微信公众号、小程序或者加入盗版内容群,以获取盗版的知识付费内容。

根据监测,在短至3小时内,这样的盗版群即可达到500人。

粗略计算,付费内容的生产者几小时内损失即可达数万元。

这种通过微信群、小程序传播盗版内容的方式,给创作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报告还对版权治理和版权交易情况进行了介绍。

报告指出,在版权治理方面,版权治理力度整体提升,但平台间差距明显;版权交易方面,国际版权贸易逆差逐步缩小,理顺版权链可降低版权风险。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侯 伟)

ycz perfu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