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应该是迄今为止互联网金融领域商标侵权索赔金额的最高记录,也是互联网金融领域首起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案,堪称互联网金融商标第一案,意味着国内互联网企业品牌维权意识的觉醒。
日前,360公司将两家金融企业起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诉称其共同经营的“360贷贷网”侵害360相关注册商标专用权,并提出了高达3000万的索赔金额。
P2P领域作为“妖魔鬼怪”扎堆的行业,此前已先后上演“跑路”、“崩盘”或涉犯罪被端等各类大戏,如今,为避免自身品牌声誉受到牵连,越来越多被“傍品牌”的知名企业或品牌,选择拿起法律武器与这些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怪咖”对决,以期划清界限。
此前,小米公司诉“小米e贷”网站经营者北京华忠科技有限公司商标侵权索赔100万案已被北京海淀法院受理。
那么,为什么互联网金融领域网站“搭便车”、“傍品牌”现象愈演愈烈? 360等知名互联网企业又缘何成为各类企业“傍品牌”的首选对象? “傍品牌”:
初创企业视为捷径的“不归路”。所谓“傍品牌”或“搭便车”,其实就是“品牌借势”或“品牌山寨”,就是将他人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品牌或商标注册为商标或企业字号。
简单说,“傍品牌”的目的其实就是让公众误将自己与某个知名的企业产生联想或联系,进而帮助自己快速在公众中建立品牌印象和信任。
以360公司诉 “360贷贷网”一案为例,该网站此前名为“贷贷网”(www.365ddw.com),2015年7月8日变更为“360贷贷网”(网址为:
www.360daidai.com)。更名后,该网站使用的“360贷贷网”标识图形和数字“360”均为绿色,与大众所熟知的360商标非常相似。
另据媒体报道,2015年年末,有用户向360公司电话咨询,称在上网时进入一个网址为www.360daidai.com的网站,在该网站首页的左上部显著位置看到“360贷贷网”标识,且该标识的图形和“360”为绿色,所使用的广告语为“做最安全的投资平台”等,认为该平台是360公司的理财产品,遂打算投资500万,但出于谨慎致电核实。
显然,“360贷贷网”通过网站更换域名、标识,达到了让公众误认为该网站与360可能有关系或关联的暗示或联想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360自身也已涉足互联网金融领域,推出了“你财富”平台。
但相比而言,大多数公众可能会认为“360贷贷网”更像是360的关联公司。
由此可见,很多初创企业通过“傍品牌”或“搭便车”,似乎是一条建立或打响品牌的“捷径”,以为通过“讨巧”的方式可以快速建立品牌影响力进而产生商业利益。
但事实上,初创企业采取“傍品牌”或“搭便车”的商标或品牌策略,实际是企业“短视”或“急功近利”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极易让自己卷入无止尽的商标围剿和巨额赔付的尴尬境地。
P2P网贷:为何会成为“傍品牌”的重灾区2015年7月18日,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后,“互联网金融”或“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相当于正式“登堂入室”。
大多数人会想当然的认为是知名互联网企业涉足金融业务,推出创新服务,因此,规模尚未大点的平台或资金实力强的平台可能会选择打广告,而那些中小互联网金融企业大都看准了这点,动起歪脑筋。
比如,此前闹的满城风雨的“e租宝”,之所以能吸纳数百亿资金,除去特殊的业务推广方式,与其之前在各类媒介斥巨资做广告、打品牌是密不可分。
如果说“e租宝”还算是通过正常的方式建立品牌影响力的话,那么,类似360贷贷网、小米e贷则是明显的“抄小路”。
但是,不论是e租宝此前斥巨资打广告,还是“360贷贷网”搭360便车,归根到底是互联网金融或P2P行业属性所致。
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服务,金融类服务对品牌可信度要求更高,因为涉及到用户的资金安全,除去高额回报外,平台是否可信任、品牌是否足够大,是影响用户选择互联网金融或服务的最重要因素。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P2P应该是互联网金融领域最需要品牌支撑的业务或模式,伴随越来越多的P2P选择跑路或涉犯罪被抓,对整个行业的形象及信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此时,如果有资金实力或品牌强大的平台介入P2P,自然会吸引来更多用户,从而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而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P2P平台并不适合中小企业参与,而参与的中小企业要想吸纳到的资金,就必须把品牌做大,如果没有强大的资金储备去打广告,也就只剩下“傍品牌”或“搭便车”之路可选了。
而后者显然将会给参与的广大民众或用户带来巨大的风险隐患。
因此互联网金融领域需要更多有实力的巨头公司加入进来。
意识觉醒:国内互联网企业商标维权会成新趋势。
伴随“互联网”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也迎来“黄金期”,互联网企业可以涉足的领域不断拓宽。
与此同时,在过往传统行业频繁上演的“傍品牌”或“搭便车”现象,也开始渗透到互联网行业之中,而类似360等在内的各类知名互联网企业都将成为各路中小企业争相“搭车”或借势的对象。
而这显然就给这些依靠互联网成长起来的企业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如何在做好自身互联网业务的同时,确保自身品牌不在其他商品或服务领域被“冒用”或“搭车”。
简单说,以往都是传统行业打跨领域品牌维权,现在互联网企业也要当主角了。
根据我国的商标保护规则,商标的保护范围仅限于注册商标核准的商品或服务类别,对于跨商品或服务类别的“傍品牌”或“搭便车”,要么,尽早在相应的领域申请注册商标,要么,对自身的主品牌或商标实现“驰名商标”认定,从而实现对各类“傍品牌”或“搭便车”现象的全面遏制。
从诉讼策略上看,在360诉“360贷贷网”一案中,360公司选择以其在9类核定范围为计算机及网络相关商品或服务的注册商标起诉两被告,而非以360公司在36类金融服务相关的注册商标起诉,其目的是,借助此诉讼实现对360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
此外,在诉讼请求中,除去3000万侵权索赔及驰名商标认定外,360还请求法院判令二被告停止使用并注销“www.360daidai.com”域名。
显然,360此番发起商标侵权诉讼,应该是360公司品牌维权的重要举措,3000万天价索赔也是为了震慑其他想要“傍品牌”或“搭便车”的不良企业,更重要的是,360这一行为也传达出其正通过商标维权为360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扫清障碍。
在互联网企业品牌建设方面,许多企业也走过弯路。
类似360这样提早进行知识产权布局,品牌维权意识觉醒的企业将是未来互联网行业的趋势。
相信会有更多的知名互联网企业效仿360拿起法律武器,走上品牌维权之路,对各类“傍品牌”或“搭便车”现象予以围剿。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