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走访调研,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参差不齐,财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差异严重,信息岛现象严重,信息资源共享无法有效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财务信息资源建设利用低下,制约了财务管理质量。

1)对财务信息化内涵的理解不深入,对财务人员的重视度不高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培训,高校财务部门人员具有扎实的财务知识和业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财务人员对财务信息的内涵认识不清楚。

从财务人员的角度来看,他们认为“财务信息就是会计电算化”。

他们只需要购买一套财务软件进行记账、会计和会计信息查询。

他们将会计信息与财务部门隔离,无法实现与其他部门的信息共享。

2)单一模式:会计电算化(记账),不能满足多元数据的需求

大多数学校财务信息化工作仅限于会计电算化,从财务人员的工作考虑信息管理和应用,对学生、教师、家长、各级管理部门提出:

部门资金使用查询统计、在线欠款查询、学生变动数据、教师变动对资金会计、非现金结算实施查询等需求,原模式不适应新的发展和需求。

3)财务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规划,不能与学校信息化统一

许多学校在财务信息化建设中没有统一规划和需求分析,但根据财务工作的需要,从财务管理人员的角度,实现了会计电算化、收费系统化、资金网络查询等,导致系统众多,使用和维护成本增加。

同时,不能与学校其他相关系统数据共享和连接,导致学校员工和学生信息不能与财务部门同步,导致统计结果不同,影响工作质量和领导决策。

4)财务信息化基础数据标准不同,数据共建共享差

虽然国家有关部门发布了中国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会计电算化工作标准、教育信息标准等标准,在金融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中发挥了标准作用,但学校数据不完全统一,数据格式、收集方式不同,财务人员从财务管理要求建立数据,不从非财务人员的角度考虑数据统计、共享,导致资源冗余。

早年,金融系统基础数据的初始化没有标准,也没有考虑可扩展性和可修改性,导致未来财务管理受到原始数据的制约,影响工作质量,制约金融信息化的发展

5)缺乏信息安全防范措施,存在数据安全隐患

由于财务部人员基本毕业于财务相关专业,缺乏信息管理和网络安全管理专业人员,财务系统的管理依赖于外部单位或学校网络管理中心,使财务信息安全防范处于被动状态。

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一些高校在不同程度上实现了网络财务信息的查询和处理,给财务数据的安全带来了不稳定的安全风险,需要加强防止黑客破坏性的措施。

6)缺乏金融信息化复合人才,制约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目前,高校财务部门财务专业人员丰富,财务管理质量大大提高。

然而,随着信息手段在财务管理中的不断深化和应用,给财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

我们必须知道如何利用信息手段实现会计和财务管理,才能建立良好的财务信息化。

但大多数财务部门人员信息应用程度相对较低,无法进行新旧系统数据转换、系统需求分析、信息流程设计、信息数据采集处理、数据挖掘和决策分析等。

他们在很大程度上过于依赖软件供应商,不能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再造,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在学校财务中的应用。

需要既懂财务又懂信息的人才越来越重要,这已成为高校财务部门必须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