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科技创新的“发令枪”已经打响,两会期间释放多项重磅利好,其中包括力度较大的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财税政策不断“滴灌”科技创新,也产生了持续效果。国家税务总局11日披露,“十三五”时期,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累计减税规模达到2.54万亿元。
两会期间,多项政策利好都直接指向科技创新。例如,2021年中央本级基础研究支出增长10.6%;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鼓励领军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等。
在这当中,税收支持政策作为一项普惠性政策,最受到市场主体和社会的关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延续执行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5%政策,将制造业企业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这意味着,假设企业的研发费用是100万元,按照原先政策,当做175万元在税前扣除,但现在可以当做200万元在税前扣除。这样的力度前所未有。
国家税务总局收入规划核算司副司长赵连伟说:“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指的是企业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在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再加成一定比例进行扣除。这项政策旨在通过正向的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增强企业的创新动力和创新活力,也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
税收优惠政策不断“滴灌”科技创新,也产生了持续效果。国家税务总局11日公布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我国鼓励科技创新税收政策累计减税规模达到2.54万亿元。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首席宏观分析师罗志恒解读:“2.54万亿元相当于‘十三五’时期减税降费总规模(超过7.6万亿元)三分之一的体量,体量较大。这当中,体现我们对科技创新的高度重视、践行‘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的第一个关键词就是‘创新’。”
具体哪些行业受益最多?排在前列的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数据显示,制造业、信息传输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三大行业享受减税额合计占比将近九成,其中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自2019年起减免规模超过1000亿元。
对此,罗志恒说:“我们从结构和结果上来看,支持的重点行业主要聚焦在制造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行业。事实上,这几年我们整个经济在慢慢转型,新的经济增长点就是我们减税降费重点支持的行业和领域。像高端制造、信息技术业的投资和增加值增速,在近年来都是远远高于经济整体和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的。”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力度持续加大,也有效激发了企业研发投入力度和创新活力。一个直观的数字是,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经费从2015年的1.42万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2.44万亿元,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经费投入国。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