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份有限公司是指以股份为资本,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负责的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可以转让自己的股份,但是有些问题应该注意,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要注意哪些问题?

一、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问题

1.鉴于有限责任公司的性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不能随意转让,应当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有限责任公司的股权转让有限责任公司由一定数量的法定股东组成。转让的一般程序是股东向董事会申请转让,由董事会提交股东大会讨论,经股东法定人数同意后方可转让。

2.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东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设立的,具有资本与人合作的特征。为了维护股东之间的相互信任,维护公司内部的稳定,维护股东之间良好的合作关系,股东应首先考虑在公司现有股东之间转让股份。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部分出资。

3.出资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人的,必须经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不同意转让的股东应当购买转让的出资,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在同等条件下,出资经股东同意转让。其他股东有优先转让出资的权利。因此,如果股东想将自己的出资(股权)转让给股东以外的自然人或法人,必须获得其他股东的书面声明,表明他们放弃优先购买权。之后,转让方和受让方可以协商股权转让并签订《股权转让合同》。

4.签订股权转让合同是股权转让中重要的环节,转让方和受让方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必须明确界定。建议由律师或专业人员起草具体条款。

5、股权转让应向工商机关办理股权变更登记。公司应当将受让方的名称、住所和转让的出资额记载于股东名册。

有限责任公司股权转让应注意避免一人股东公司的存在。我国《公司法》除允许国有独资公司和外资独资公司存在外,并未赋予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律地位。

此外,持有股份的董事和监事在公司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因此从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和公司稳定的角度出发,他们的出资转让应该更加严格。

二、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转让方式

股权本质上是股东控制或支配公司及其事务的权利,是股东基于出资所享有的法律地位和权利的总称。具体来说,它包括收入权、投票权、知情权和其他权利。

1.股权转让的形式:

(1)内部转股:依法转让出资是股东之间的内部行为。根据《公司法》的有关规定,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和出资证明书,即发生法律效力。股东之间一旦发生纠纷,可以作为依据。

(2)将股份转让给第三方:当股东将资本转让给股东以外的第三方时,是将资本转让给公司以外的行为。除按上述规定变更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及相关文件外,还需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

对于向第三方转让股份,《公司法》的规定较为明确。第七十一条第二款规定:“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份,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股东应以书面形式通知其他股东其股份的转让,以征求其同意。其他股东自收到书面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转让的股权;如果你不买,你将被视为同意转让。”

2.股权转让的实际操作模式:

股权转让的实施在实践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

首先,在满足上述程序性和实质性要求后,与确定的受让人签署股权转让协议,使受让人成为公司的股东。这样,双方都没有很大的风险,但在签订股权转让协议之前,应该先签订股权转让草案,就股权转让的相关事宜达成协议,并约定违约责任,即缔约过失责任;

换句话说,转让方与受让方先签订股权转让协议,然后转让方在公司履行程序和实质性条件。但是,这种方式不能达到股权转让的目的,这对受让方来说风险很大。一般来说,受让方必须先支付部分转让款。如果股权转让无法实现,受让方将承担收回基金的风险,包括诉讼和执行。

三.股份有限公司股权转让定价原则

股权转让价格不等于注册资本或实际出资额,而是由双方(转让方和受让方)参照注册资本、实际出资额、公司资产、未来盈利能力、无形资产等因素协商确定,可以大于或小于注册资本、实际出资额和公司资产。

公司有权要求未实际出资的股东限期补缴出资,并要求实际出资的股东补缴出资。

公司完成工商登记后,股东不得退股,只能通过股权转让方式退股。

股东股权转让时,公司和其他股东有权要求转让股权的股东先用股权转让价格补足出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