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程序正在深入各个生活场景。在生活服务、实体零售和电商领域,都有众多小程序。近日的小游戏也带动了H5游戏的发展,并且微信将开放游戏品类,在商业化上将采取广告和道具销售两大模式。
小程序成假货天堂?
近日有媒体发现,近来大热的小程序正在变成售假新工具。“高仿手表”、“精仿鞋”、“高仿奢侈品”……前不久,在微信小程序内搜索相关关键词,则会出现数百个售卖假货、仿品的微信电商小程序。
在这些小程序里显示,店内售卖各种精仿、高仿大牌,且为一手货源。进入店铺,页面展示了各种知名品牌。从奢侈品LV、Gucci、Prada到一线运动品牌Nike、阿迪达斯、NB应有尽有,俨然是一个假货小王国。
据统计,在微信小程序内售卖仿品的小程序超过1000个,为了逃避小程序的命名审核,这些小程序在“高仿”、“精仿”等敏感词中间加入了一些字符,如“高A仿”、“精t仿”。
不过,这些字符在被搜索时会被系统自动忽略,只要用户搜索“高仿”、“精仿”等关键词,就可以搜索到这些小程序。而这些售卖假货的小程序算不上是微店,只是展示平台。这些店铺通常只提供展示功能,并不能在线加入购物车、在线付款,而是引导顾客加店主的微信号。
小程序侵权成本极低
这些假货小程序,头像和名字都是知名大牌的商标。再通过网上专制作小程序的商家帮助设计制作的,由于这种小程序只有简单的展示功能,所以制作价格一般在150-200元左右。
当被问到这样做是否会商标侵权的时候,小程序的开发者表示,在他们设计好小程序后,还要提交微信方面进行审核。
因此他建议:“小程序的名字不要太霸气,一开始先别直接把大牌名和商标放上去。”
这些店主大都只做微商,主要在微信朋友圈每天更新图卖货,没有淘宝店。据这些店主称,他们已经在微信上做了许多年,之所以不在淘宝店做,是因为淘宝对商标的审查更加严格,有的店主一天被封了4个号。
微信也在近期发现了这一现象,并在18日发布公告称永久下架了875个“假货、高仿类”小程序,并在注册和审核通道进行限制。微信表示,“假货、高仿”类的小程序账号存在与平台恶意对抗的情况,接下来也会持续清理此类问题。
别让小程序被假货拖累
这些所谓高仿奢侈品,大多有几种情形:
一是使用与他人注册商标或驰名商标近似的标识;二是使用与他人知名商品相同或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混淆误认的后果。
根据《商标法》规定,在未经商标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其注册商标,涉嫌侵犯他人商标权,商标权人可以要求行为人停止侵害赔偿损失。如果销售金额较大,还可能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情节严重的可能会处以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微信小程序从诞生至今已经有一年的时间。这一年来小程序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尽管有从业者开始享受到小程序的红利,但大部分人都没有迎来想象中的变革。
更严峻的是,在小程序内售假已经威胁到了小程序的根本,有竞争对手也拿此大做文章:
“那些被(我们)打掉的假货,都去了哪里呢?微信里,小程序里,络绎不绝。”小程序的监管不严、举报无门成了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做小程序的商家不需要认证,也没有启动相关的投诉机制,就算举报了小程序店主的用户名,他的小程序依旧还是存在的。对于小程序并没有实质性的监管措施。
在此之前,遇到相同境遇的是微信公众号。先是许多公众号假冒大牌,出售假货,在个人公众号发展成为一个品牌后,又有人通过抢注商标让知名公众号被迫改名。在各方面压力之下,如今的公众号监管非常严格,商标认证、举报机制一应俱全。
目前95%的电商接入小程序,不少电商从业者更是把小程序看做是阿里、京东体系之外的又一次创业机会。小程序或许成为下一个创业风口。
但是,如果有关方面不加强对于小程序的监管力度,伤害的不仅仅是那些购买假货的消费者的权益,而且会扰乱整个相关行业的市场秩序。微信之父张小龙称希望看到小程序一步一步成长起来,但如果在商标侵权的问题上处理不当,那小程序恐怕永远无法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应用。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