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过了共享单车的专利大战,我们再来看看市场中的各类单车品牌。从数据来看,ofo和摩拜已经占据了市场头羊的位置,并且两者在不同方面各有优势,目前属于难分高下的状态。但双方未来的道路已经显现。

ofo活跃渗透率占优 摩拜人均打开次数高

(数据来源:猎豹全球智库)

ofo成立稍早,起初瞄准与校园共享单车,直到2016年初才在社会开始投放;摩拜诞生稍晚,但诞生之初就是瞄准着在社会投放。

2017年3月之前,摩拜的活跃渗透率始终领先于ofo,直到今年3月,ofo得到了滴滴领投的D轮4.5亿美元开始发力。其后,ofo推出了一系列的大力度的免单、优惠活动,最终在3月中旬超越摩拜。

目前看来,ofo的活跃渗透率稍微领先;但摩拜在周人均打开次数上占有优势。活跃渗透率领先意味着有更多的用户使用摩拜,而更多的人均打开次数意味着更高的用户粘性。虽然目前摩拜、ofo各有优势,但现在就断言谁力压谁为时尚早。

可以说,摩拜与ofo占据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大壁江山.

共享单车未来几何

其实,今年以来,由共享单车乱停放、占用公共道路空间以及共享单车本身涉嫌侵权而引发的相关诉讼层出不穷。前不久,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就受理了首起因共享单车停放问题引发的民事案件。一小区停车场认为“摩拜单车”乱停乱放影响了物业管理秩序,遂委托物业公司将摩拜公司告上了法庭。

创新的商业模式诞生后,往往会有大批企业跟风甚至抄袭,创新者享受的利益无法与其投入的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相匹配。若无法获得合理保护,将会极大地影响创新积极性。”温旭说,以共享单车为例,单车可以共享,但专利不可共用,建议制定共享单车标准专利,推进共享单车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共享单车的未来能够走得多远,还需要依靠相关的知识产权。”

华中科技大学知识产权与竞争法中心主任郑友德则认为,共享单车的共性特点是共享,而专利权是垄断。那么,单车的共享性和专利的排他性或者垄断性之矛盾如何平衡?由此,他提出一种解决思路,即探索专利实现共享的可能性,而这种共享有可能推动整个共享单车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