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政策今年来频频变更,尤其是对于卖家违规行为方面,雷霆般的封号手段,有点抱着宁杀错不放过的态度,如此严厉的打击力度令卖家难以消受。
亚马逊美国站后台发布更新的销售政策和卖家行为准则,在原有不准出现虚假订单与虚假评价的个别条款基础上,添加了两项规定,即明确禁止价格垄断和操纵搜索排名行为,新规于2021年11月26日生效。
违规行为“添柴加火”
再出明令
毫无疑问,此新规又是引发卖家新一轮的热议,公告内容大意是:
亚马逊卖家行为准则第313条要求公平行事,禁止任何行事违反价格垄断法和操纵销售排名行为,鼓励支持卖家使用优惠券、折扣和特惠等方式来降低买家购买产品价格,提高销量。
尽管政策上允许卖家未推动买家发现产品和转化下单,进行一些必要的激烈政策和活动。
但是如果试图通过操纵关键词或激励手段影响买家搜索行为(使其表现为自然的搜索行为)来抬高搜索排名,将会被亚马逊视为违反卖家行为准则,这种行为不可取的。
为此,亚马逊特意提醒卖家需要对账户所采取的措施负责,包括卖家通过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所采取的行动。
或许在此之前还不了解平台此政策的卖家应了解停止这些违规操作,不能再以“不了解政策”或者“不清楚第三方服务商所提供的具体服务内容”为由作申诉。
注:有关此政策的更多信息,卖家朋友可以在"销售政策和卖家行为准则313"的帮助页面上了解。
价格垄断/操纵排名
如何诠释?
价格垄断:凭借支配地位,通过协议、决议或者协调等串通方式操纵价格,以排挤、损害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或强制限定其转售价格,实行差别待遇牟取暴利。
亚马逊把低价换销量,产品短时间冲排名再提价的做法定义为违规,企服快车面可以打击不良卖家价格战内卷行为,另企服快车面也能保证平台定价的公平性。
操纵排名:则关系到卖家站外推广,之前就有卖家在站外推广因低价售卖而被亚马逊封号,主要在于亚马逊不能容忍用户在平台购买的同款产品价格高于其他网站,并且站外折扣过低,平台认为有操纵流量或者操纵排名的嫌疑。
只不过,卖家对亚马逊定价公平和操纵排名的说法颇有微词。
卖家A:这意思是新规生效后,看谁刷单、合并评价、高价的都可以搞一搞是吗?再来引发新的封号潮吗?
卖家B:产品曾标价50美元,通过活动以19.9美元的实际价格销售产品时,却被亚马逊标记为定价错误。
卖家C:打击价格垄断,标准定价后劝,各位卖家低价螺旋打法要三思后行了,一不小心就会着道。
卖家D:严格的控评,卖家消除差评的代价就更高了,接下来靠站外低价冲销量排名只会难上加难。
公告重点雷区,一定要避让
这次政策的更新,有卖家表示是因为在亚马逊封号高压下,卖家们不再敢明目张胆的刷单,从而采用站外超低价折扣,提高链接排名的隐秘做法。
尽管卖家吐槽的声音远远大于支持的声音,依然阻止不了亚马逊颁布平台新规的脚步,卖家在亚马逊上从事销售,注定这一路是要披荆斩棘,对于亚马逊保证平台公平性的做法不要掉以轻心。
1、新规生效后,或许会有大量产品链接因这两种禁止行为被封,特别是关键字操纵排名被封,在圈中是较为常见的现象。
毕竟亚马逊对于操纵排名的具体定义尚未落到实处,卖家们在店铺产品常规操作时小心无大错。
2、既然是打击“价格垄断”,就是不允许卖家已超低定价破坏市场的合理价格,增加产品销量的方式再也不能以一味低价进行到底。
个人感觉亚马逊这是打算下决心将一切可能违规操作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之中。
由此可见,卖家们接下去能采用的推广渠道和黑科技只会愈发减少,更多的是回归到官方合规方式上。
写在最后
在内卷盛行的风气中,政策是务必遵守的,亚马逊如此坚决的态度,卖家不要再为了一点小小的利益把全副身家都给搭进去。
一旦涉及违反亚马逊平台准则,轻则是产品下架,重则是店铺关门,相信这点卖家深有体会!
小通再次提醒卖家朋友,合规运营是制胜的关键。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