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企服快车检测是UL授权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实验室具备UL758检测资质和检测能力,能提供电子线UL认证、检测和技术咨询服务。
接下来为大家介绍UL758标准的低温弯曲试验和压裂实验。
低温弯曲试验
我们先来看一下,低温弯曲试验。
按UL1581第580节:“低温弯曲”的规定,将成品电线电缆的试样和试棒放进低温箱中处理4小时,试棒直径为成品电线电缆直径2倍。
低温箱温度如果没有明确要求的情况下,就采用 -10±2℃(-14±.3.6°F)。
对于低温要求为?20, ?30, ?40, or ?50°C的电缆,分别将低温箱的温度放到?20,?30,?40, or ?50°C进行测试。
扁电缆应围绕直径等于短径2倍的试棒弯曲成U形并与试棒接触至少180°。
绝缘线芯和成品护套电缆应单独进行试验。
纯的光纤光缆,成品电缆,采用3倍直径的绕棒进行弯曲。
如果是扁平电缆,取最小方向直径做为基础选择绕棒。
经过低温处理后,以每圈3秒的均匀速度将试样绕在试棒上,这里要注意,就是要求大家很慢的绕,不要野蛮操作。
试样绕在试棒上的圈数为紧密的6圈。
扁电线电缆弯曲成U形与试棒接触至少180度。
在实际测试过程中,我们没有标准规定要求的绕棒时,也可以用小一点的绕棒进行试验。
当用小一点的绕棒试验时,如果出现不合格,需要用标准规定的绕棒进行重新测试来判定。
判定非常的简单,就是检查试样的外观是否有裂纹。
试样上不得出现裂纹。
这里要提醒大家的就是关于低温箱的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清楚我们的低温箱到底能够达到低温多少度。
有时候设备厂商也不是很清楚,这里你就需要自己动手,一直把温度往下降,看看设备的极限能力到底是多少。
一般会有惊喜,我曾经发现我们的低温箱可以达到零下100度。
这样我们可以很多材料进行更低的温度的实验,对自己选择的材料的认识也可以更真实更准确一些。
而不是停留在经验与别人给的结果上。
我曾经对一款无卤料做了零下55度的试验,完全没有问题,这个发现就会是你的产品的非常独特的卖点,同等情况下,哪个客户不希望自己的产品耐温更宽一些?销售对这种发现就非常感兴趣,这就会是你的产品的比较独特的卖点。
按UL758标准的描述,你只需要测一根样品,就够了。
但根据我的经验,反正是测,建议你一次多测几根,防止不稳定现象的出现。
因为这种低温不过,一旦出现,就是非常严重的问题。
会被整批退回的。
压裂试验
压裂实验,这个实验做起来非常的简单,就是用两个正方形的铁块,长x宽各为50mm,把线放中间进行压,直到压裂为止。
压的过程中,如果短路,设备自动停止加压。
然后移动一下,旋转90度,再压裂一次。
5根样品,一共需要压10次。
最后我们求出10次压裂的平均值。
对这个平均值我们的标准给出了相应的要求。
30-90V,平均压裂力不小于136kg;
125-300V平均压裂力不小于272kg;
600及以上,平均压裂力不小于453kg。
这个试验方法与判断都很简单,问题是什么情况下需要选择做这个实验?UL758标准在这里是表述得非常不可以理解的。
UL758标准的要求是,所有实芯挤出的绝缘线,如果不是限制使用,需要符合下列之一的要求,注意是之一。
第一是本节所述的压裂试验要求.
第二是UL758表7.4、7.5的要求
什么是表7.4与表7.5的要求呢?这个我们前面有讲解过,就是不同的导体大小,不同的电压等级,针对含氟材料与非含氟材料有一个最小平均厚度与最薄点的要求。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产品设计符合表7.4,表7.5的结构要求,这个实验可以不用做。
这不是废话吗?不符合这两个表的要求,难道会符合UL认证?这是我觉得标准在这里表述不严谨的地方。
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做这个实验呢?答案是直埋或有可能需要承受强力重压的情况下。
什么是偶尔需要承受强力重压的情况呢?比如你展厅用的电源线,有时候会有小车在上面直接碾过。
有时客户会用到偶尔埋地的情况,此时做这个实验还是非常有参考性。
以上就是关于电子线UL认证UL758标准低温弯曲试验和压裂实验的介绍,如果您UL758电子线产品需要做UL认证、检测,欢迎联系广东企服快车检测工程师!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