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企业生命周期中可能遇到多种法律状态的变化,其中吊销和注销是两种常见的公司终止方式。虽然它们都意味着公司的法人资格被终止,但在法律程序和后果上存在显著区别。本文将详细解析公司被吊销和注销的区别。

一、概念解释

1. 吊销

吊销是指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决定,撤销企业法人资格的一种行政行为。吊销通常是因为企业存在严重违法行为,如未按规定进行年检、虚假注册、非法经营等。吊销后的企业法人资格即刻丧失,企业不能再从事经营活动。

2. 注销

注销是指企业按照法定程序,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终止企业法人资格,并办理相关手续的行为。注销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非自愿的,如企业因经营不善、债务纠纷等原因无法继续经营。注销后的企业法人资格自注销之日起丧失。

二、法律程序

1. 吊销程序

吊销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企业违法行为被查处,行政机关依法作出吊销决定;

(2)企业接到吊销决定后,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

(3)在法定期限内,企业未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或者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被依法维持,吊销决定生效;

(4)行政机关依法公告吊销决定,企业法人资格终止。

2. 注销程序

注销程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企业提出注销申请,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交相关材料;

(2)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查,确认无误后,予以受理;

(3)企业办理注销登记,缴纳相关费用;

(4)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公告注销决定,企业法人资格终止。

三、法律后果

1. 吊销后果

(1)企业法人资格即刻丧失;

(2)企业不能再从事经营活动;

(3)企业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可能承担刑事责任;

(4)企业资产、债权、债务依法处理。

2. 注销后果

(1)企业法人资格自注销之日起丧失;

(2)企业不再承担民事责任;

(3)企业资产、债权、债务依法处理。

四、区别总结

1. 起因不同:吊销通常是因为企业违法行为,注销可以是自愿或非自愿;

2. 程序不同:吊销需要经过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注销只需办理注销登记;

3. 后果不同:吊销后企业法人资格即刻丧失,注销后企业法人资格自注销之日起丧失。

总之,吊销和注销虽然都是企业终止的方式,但在法律程序和后果上存在显著区别。企业在面临终止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终止方式,以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