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商标和商标保护的相关工作正日益受到广泛关注。8月18日,乐高集团联合CBNData发布了《中国消费者商标保护态度洞察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显示,近年来我国商标注册量明显提升,2021年中国商标新注册量达773.9万件,同比增加34.3%,截至2021年底,我国有效注册商标总量已达到3724万件,整体发展成果显著,大众对于商标注册的意识明显提升。
根据调研,80%的消费者对商标有一定了解,85%的消费者会在购买产品时注意正版商标标识,69%的消费者认同商标保护的重要性,并会在购买过程中主动进行商标保护。
白皮书指出,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大力宣传下,消费者的商标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商标所代表的意义也逐渐丰富,不仅是企业的符号,也成为品牌文化和品牌故事的代表。
数据显示,近七成消费者会通过线上渠道主动了解和获取商标保护知识。纵观不同代际,80后和85后主要通过电视,90后及95/00后则对社交媒体的偏好更为突出,同时也对高趣味性的科普内容更为偏爱。
白皮书认为,以电视和社交媒体为代表的线上渠道已成为重要的商标保护知识获取渠道,未来,公众也期待通过线上渠道获得形式更多样的专业科普。
不过,商标侵权问题目前仍然存在。有超50%的受访者表示最近一年因混淆商标而买到假货,在日用百货、服饰鞋帽品类中,这一情况尤为常见,其次是美妆个护、儿童玩具。
而与线下渠道相比,线上渠道的盗版商标产品更具迷惑性,为应对此类问题,很多消费者会在线上旗舰店或授权店购买,并且仔细检查正版品牌商标以确保正品。
白皮书表示,商标侵权不仅侵害了商标拥有者的权益,也会扰乱市场秩序,误导公众认知。而调研发现,法律体系的建设是消费者认为最有效的治理手段,其中,80后会认为通过刑事处罚更有效,95/00后则更希望通过加强宣传强化商标法制意识以及实行社会共治来减少侵权行为。
目前,在遇到侵权商品时,消费者大多会通过协商或投诉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处理结果一般较为乐观。
不过,在因混淆商标而买到过侵权商品的消费者中,约三成消费者表示在损失不大时会放弃进行维权,而维权处理所产生的时间成本是消费者放弃的主要原因。白皮书认为,得益于当前维权效果整体乐观,未来将有超七成消费者愿意维权。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