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达421.2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4件;有效商标注册量达4267.2万件;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076件;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累计发证6.1万件。”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在2023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介绍,2022年我国牢固确立了知识产权大国地位,知识产权有力支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9月29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最新发布的《2022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较2021年再上升1位,名列第11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
知识产权保护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于馨淼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虽然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了飞速发展和进步,但也要看到在知识产权领域仍存在一些问题。
从国内来看,突出的问题是高质量高价值知识产权仍然偏少,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驱动作用有待加强。
从国际来看,突出表现为应对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和运用国际规则更好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尚存短板,国际知识产权治理中的中国声音与我国的整体国际影响力尚有差距。
在北京市知识产权库专家董新蕊看来,知识产权保护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第一,全社会知识保护力度需要司法行政双轨发力,目前专利侵权过度依赖司法资源,行政执法缺乏制止侵权行为的有效手段。
第二,知识产权保护开展不平衡,东西部之间存在的差异过大,需要协调。
第三,专利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以进一步真正发挥专利对于创新的促进作用。
在于馨淼看来,2023年要创新监管,要充分运用技术手段和积极参与国际治理,要牢牢把握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和“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继续稳定全社会对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目标预期和制度信任。
进一步加强国际间合作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了解到,2022年,我国深度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框架下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遗传资源等国际规则制定,加入海牙协定并于2022年5月5日生效。
目前,国内企业已通过海牙途径提交外观设计国际申请超千件,在顺利实现244个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的基础上,完成第二批350个产品清单公示。
在董新蕊看来,知识产权建设离不开与国际社会交流,2023年进一步统筹推进知识产权与国际接轨是重中之重。
“2023年,要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组织合作和知识产权‘一带一路’建设,构建知识产权中国式国际治理模式。”于馨淼说。
免费查询商标:https://m.epbiao.com/zt/sbcx17/
专利查询:https://m.epbiao.com/theme/zhuanlishenqing/
版权登记:https://m.epbiao.com/banquan/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