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夜秋风至,高调刷屏的代购广告戛然而止。也有一些大胆的代购变身“魂灵画手”,用简笔手绘替代产品高清相片。扮装品牌“倩碧”变成了“近邻村倩倩的弟弟”,洗脸仪品牌“露娜”变成了“鹿晗的妹妹”,妄图躲避查看。

这场战事的原因是新规矩的实行。历时5年,通过3次揭穿寻求定见、4次审议,最新的《电子商务法》(简称《电商法》)作为我国电子商务领域首部综合性的法则,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收效。

我国电商在没有直接法则框束的政策盈余下狂奔近20年,酝酿六年的《电商法》靴子落地。

企服快车面,代购和电商假货横行的乱象初步以法则的效能被整治,法则的掩盖也让之前处在灰色地带的代购工作,有了合法化的转型途径。

但另企服快车面,工作比赛剧烈的现状下,已在缝隙中生计的代购和中小淘宝商家将被进一步抹平获利,生计维艰。工作参与者初步寻找新的阵地或许退出战场,而这又将带给工作新一轮的机遇。

“国家对电子商务长期‘放水养鱼’的政策盈余将尽。”电子商务研讨中心主任曹磊标明,现在到了拨乱兴治的时分,也到了工作洗牌的时分。

危机与洗牌

“人肉”代购阿瑶初步在微信群促销终究一批存货。“我是不做了,2018年年底被海关扣了三次货……心累。”在她看来,代购展开到现在,价格现已比较透明,小代购原本获利就只有20%左右,做不成规划还会亏本。

在终年络绎于各国海关的代购们看来,《电商法》的发布,让一贯处于灰色地带的个人海外代购,初步触及法则的边沿。首战之地的是他们这些“无依无靠”的“人肉”代购团体,尤其是没有才干回国办运营执照的留学生。

但这并不是代购团体的榜初次“团体性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