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某高校人事变动,新官上任第一剑,先斩普刊论文发表量。该单位新规,评职称只能认可核心和四种非核心报、刊,对于目录外的其他刊物不予认定职称材料。

在该单位前三年的论文发表中,核心期刊数量不超过5。核心期刊对于作者一向要求比较高,北核要求公办二本硕讲以上,南核要求副高或者博士学历,其他身份职称也有能发核心的,但是相对要付出更大的精力。

盲目要求老师必须发核心,你怎么看?

声音A:强行拔高≠开启内卷=强迫躺平

职称圈、学术圈从来都是外行指导内行,制定政策的人很少去思考实际情况。本身单位可能就够不上发核心的资质,领导还规定不能发非核心,表面上看新领导是要带着走“科研强校”的路线,实际上已经脱离实际,强行拔高。政策下放到个人,老师也只能叫苦不迭。发不了核心干脆就不发吧,直接躺平。

声音B:普刊论文本来就没有什么价值,就不应该鼓励发,支持改制!

职称制度早就该改了,认可CN期刊就等于鼓励发普刊,老师都在普刊上打转,整个单位都无法获得提升。而且现在的普通期刊论文多是口水文,同质化严重,简直没眼看。不管评职称还是结项,就不应该鼓励发普刊,生产“学术垃圾”。有时间不如沉下心打磨好文章质量,发更高级别的刊物,也算是“得其所哉”。

声音C:职称文件修改要小处调整,不可大跃进。

职称文件可以修改,但是改动不宜过大,要能够让老师普遍适应,有拔高,就是比较合理了。如果文件制定太高,老师们都够不上,就会大大降低评职称的积极心,不利于本单位的成果产出。

对于评职称不认可普刊,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