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共立案查处侵权假冒案件5.82万件,办结案件5.41万件,涉案金额6.95亿元;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57个;依法向司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354件,涉案金额1.55亿元。
(一)加强打击侵权假冒相关法律法规立法工作。 修改了《反不正当竞争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修订送审稿)》,《网络购买商品七日无理由退货暂行办法》。
(二)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效。 印发了《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方案》,组织召开网络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推动协同监管,增强监管合力。重点整治网络侵权假冒、虚假宣传、虚假违法广告、刷单炒信等突出违法行为,协调推进联合执法检查。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对13个省区市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了督查。
(三)中国制造海外形象维护“清风”行动持续开展。 各地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突出进出口、重点专业市场、跨境电商等重点环节,围绕重点商品,加强部门执法协作,严厉打击跨境制售侵权假冒商品违法行为。指导企业加强商标国际注册,提升品牌竞争力,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强对重点产品生产企业、输出重要商品的集散地和大型专业市场的监管,强化涉外展会、交易会的商标知识产权保护。
(四)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不正当竞争行为。 继续加大执法力度,打击仿冒、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推进落实查处重大仿冒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协调机制,通过召开执法协调会、对重大案进行督办等方式,部署查处了十余起仿冒知名商品包装装潢、商标与企业字号权利冲突等案件。
(五)推进打击侵权假冒跨区域跨部门协作。 一是推进执法协作,指导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区域加强商标行政执法区域协作制度建设。积极参加淮海经济区商标保护协作会议、苏浙沪皖工商局商标行政执法区域协作会议,全力支持各地开展商标区域执法协作。
二是积极落实商标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机制,推动形成监管合力。
三是积极探索与行业协会、电商平台、中介组织合作机制,加强与商标权利人的沟通,发挥社会组织的行业自律作用,推动形成商标保护社会共治格局。
(六)全面推进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信息公开。 不断完善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制度规定和工作机制,以信息化手段完善和规范行政处罚信息公示工作程序和行为,确保实现工商机关打击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公示率100%,不断提升信息公开及时率和准确率。
(七)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宣传教育工作力度。 积极做好“4·26”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宣传工作,编撰《中国商标战略年度发展报告》,加强打击侵权假冒工作的网络宣传,充分运用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传播渠道,扩大宣传覆盖面。积极回应社会关注热点问题。
(企服快车商标申请代办,让您的品牌更有价值!)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