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企航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多年从事商标注册、专利布局、ISO认证和常州政府项目申报咨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讲讲专利布局是什么?
专利布局是指企业综合产业、市场和法律等因素,对专利进行有机结合,涵盖了企业利害相关的时间、地域、技术和产品等维度,构建严密高效的专利保护网,最终形成对企业有利格局的专利组合。
作为专利布局的成果,企业的专利组合应该具备一定的数量规模,保护层级分明、功效齐备,从而获得在特定领域的专利竞争优势。
企业进行专利布局通常会涉及四个主要的部门或内部主体: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公司管理层、市场部门和研发部门(技术部门),其中,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整个专利布局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主导和推动作用。
1、专利布局的模式
1.路障式布局
路障式布局是指将实现某一技术目标之必需的一种或几种技术解决方案申请专利,形成路障式专利的布局模式。
路障式布局的优点是申请与维护成本较低,但缺点是给竞争者绕过己方所设置的障碍留下了一定的空间,竞争者有机会通过回避设计突破障碍,而且在己方专利的启发下,竞争者研发成本较低。
因此,只有当技术解决方案是实现某一技术主题目标所必需的,竞争者很难绕开它,回避设计必须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时,才适宜用这种模式。
采用这种模式进行布局的企业必须对某特定技术领域的创新状况有比较全面、准确的把握,特别是对竞争者的创新能力有较多的了解和认识。
该模式较为适合技术领先型企业在阻击申请策略中采用。
例如,高通公司布局了CDMA的基础专利,使得无论是WCDMA、TD-SCDMA,还是CDMA2000的3G通信标准,都无法绕开其基础专利这一路障型专利。
再如,苹果公司针对手机及电脑触摸技术进行的专利布局,也给竞争者回避其设计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2.城墙式布局
城墙式布局是指将实现某一技术目标之所有规避设计方案全部申请专利,形成城墙式系列专利的布局模式。
城墙式布局可以抵御竞争者侵入自己的技术领地,不给竞争者进行规避设计和寻找替代方案的任何空间。
当围绕某一个技术主题有多种不同的技术解决方案,每种方案都能够达到类似的功能和效果时,就可以使用这种布局模式形成一道围墙,以防止竞争者有任何的缝隙可以用来回避。
例如,若用A方法能制造某产品,就必须考虑制造同一产品的B方法、C方法等,具体的例子是,从 微生物发酵液中提取到某一活性物质,就必须考虑通过化学全合成、从天然物中提取以及半合成或结构修饰等途径得到该活性物质,然后将这几种途径的方法一一申请专利,这就是城墙式布局。
3.地毯式布局
地毯式布局是指将实现某一技术目标之所有技术解决方案全部申请专利,形成地毯式专利网的布局模式。
这是一种“宁可错置一千,不可漏过一件”的布局模式。
采用这种布局,通过进行充分的专利挖掘,往往可以获得大量的专利,围绕某一技术主题形成牢固的专利网,因而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技术,阻止竞争者进入。
一旦竞争者进入,还可以通过专利诉讼等方式将其赶出自己的保护区。
但是,这种布局模式的缺点是需要大量资金以及研发人力的配合,投入成本高,并且在缺乏系统的布局策略时容易演变成为专利而专利,容易出现专利泛滥却无法发挥预期效果的情形。
这种专利布局模式比较适合在某一技术领域内拥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各种研发方向都有研发成果产生,且期望快速与技术领先企业相抗衡的企业在专利网策略中使用,也适用于专利产出较多的电子或半导体行业,但不太适用于医药、生物或化工类行业。
例如,IBM的专利布局模式就是地毯式布局的典型代表,IBM在任何ICT技术类目中,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名列前茅,每年靠大量专利即可取得丰厚的许可转让收益,而勿需巧取豪夺、兴师动诉。
IBM被称为“创造价值的艺术家”。
4.丛林式专利布局
丛林式专利布局也有称此种布局为糖衣式,就像糖衣一样与基础专利如影随形,就像大树周围的丛林环绕在基础专利的四周,进不来也出不去。
此种布局可以分成两种情况:
一是基础性专利掌握在竞争对手的手中,那么就可以针对该专利技术申请大量的外围专利,用多个外围专利来包围竞争对手的基础专利,就像大树周围的灌木丛一样。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阻遏竞争对手的基础专利向四周拓展,从而极大的削弱对手基础专利的价值。
必要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与竞争对手的专利交叉许可来换取对手的基础专利的授权。
二是当基础专利掌握在我们手中的时候,就不要忘了在自己的基础专利周围抢先布置丛林专利,把自己的基础专利严密的保护起来,不给对手实施这种专利布局的机会。
专利布局其实并无太固定的格式与规则,基本原则是根据整个市场的专利状况、自身的专利状况包括财力、人力以及相关因素的综合考虑进行合理的规划。
前述各种专利布局并未囊括所有类型,也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同时,各种基本的专利布局之间可以进行各种组合或变形,从而形成一个专利防护网。
优质的专利防护网应该具有严密、有层次感且性能价格比优越的特点。
所谓严密就是密不透风,不给对手以可乘之机,这不是说专利越多就越严密,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把握,对于技术研发方向的研判。
否则,可能是一大堆专利,然而大部分属于垃圾专利之类,如同一群散兵游勇、一触即溃,那就起不到防护或遏制的作用;所谓有层次感就是要有战略纵深,形成一个多层次的防护网,富有深度,是立体的而不是扁平的,需要将各种专利布局策略有效的组合起来;性能价格比优越其实非常能够体现智慧的,就是以同样的费用与投入产出最大的效益,这无疑是非常考验人的智慧的。
优秀的防护网应该有两个功能,一个是防护自身的专利或非专利技术不受侵犯,二是能够成为攻击竞争对手的根据。
这个网做得越好,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
2专利布局的现象
现象1:富士康公司在2美元的连接器上共申请专利8千多项。
富士康公司生产的连接器是一种很小的部件,当然也是较为核心的部件,价格不高但是利润不菲。
就是这个小小的连接器,富士康公司却投入大量的人力与财力,进行极为深入的研发与挖掘并进行了大量富有成效的专利申请,先后取得8千余项专利,形成该技术领域密不透风的专利防护网,如此专利布局,竞争对手意欲渗透或进入或回避简直就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
本案的启示是:对于企业的核心技术,其防护应该是不厌其厚。
现象2:某公司由于构筑了完整的专利布局网络,形成稳定的专利池,因而,尽管数项专利被对手申请无效,尽管可能会有个别专利被判定无效,但是对其整体的专利防护网络并不构成伤害或威胁,因而有效的抵御了对手的攻击,保证了公司正常的业务经营与产品的生产。
现象3: 美国某公司在1979年对图形用户界面技术及时申请专利,就是将专利申请作为技术储备的一个例子。
该公司的这项技术后来构成了苹果Macintosh和苹果windows个人电脑操作系统的基础,这就是专利战略性布局的重大意义。
以具有前瞻性的眼光提前布局,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丰厚利润。
现象4:2008年德国汉诺威展览会场上,大批中国电子厂商由于涉嫌侵权而被卷入民事诉讼甚至面临刑事诉讼,很大原因是由于中国厂商不注重专利布局,同时对于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情况也一无所知,盲目进入某一市场而导致的。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