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国内影视产业的快速发展,偷拍盗录、著作权争议等侵权问题不断引发公众关注。侵权行为损害了影视创作者的权益,影响了影视行业的健康发展,需要从立法、技术、制度、行业自律等环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监管力度,坚决遏制侵权暗流。
“枪版”资源:只需几元就能拍下全套
大年初一,龙年电影春节档开映,《热辣滚烫》《第二十条》《飞驰人生2》等影片紧锣密鼓登陆荧屏。国家电影局2月18日发布数据,我国2024年春节档电影票房达80.16亿元,创造了新的春节档票房纪录,观影人次为1.63亿。
然而,盗版市场也在暗流涌动。大年初一,半月谈记者在部分平台搜索发现,有“商家”已开始同步“预售”《飞驰人生2》等院线电影的资源。“目前全网都没有资源,预计今晚或明晚就能出来,只需9.9元就能拍下全套。”一名“商家”让记者先购买“预售商品”,并在大年初二准时发来《飞驰人生2》的“枪版”(也称抢版、抢先版,意即快人一步的盗版影片,通过摄像机或手机盗录)。
这并非个例。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随着影片上映,“枪版”电影的价格随着供需关系逐步回落。到了正月初七,《热辣滚烫》等影片的价格已经低至2元,且在不少网店均可购得。
侵权问题已成中国电影复苏背后的隐忧。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涉电影知识产权案件相关情况显示,2013年至2022年,全国人民法院一审审结涉电影作品知识产权案件共计1.16万件。近5年,涉电影作品案件年均增长7.46%,高出同期普通民事案件4.73个百分点。
2023年暑假,我国电影票房达到206亿元,是电影史上最高的暑假档。但据中国电影著作权协会在一个月内对8部影片进行监测发现,侵权问题达到14300个,其中有具体IP地址的有1146个,23%在国内。
“一是基础案件量大,二是增长迅猛。”北京知识产权法院院长刘双玉说,自2014年成立以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共审理了涉电影著作权类的案件2300余件,其中约七成涉及信息网络传播权。
“电影产业是劳动、资本、智力密集型产业,法律关系纷繁复杂,矛盾纠纷多发。”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说,随着电影产业链条不断延伸拓展,消费模式不断创新升级,创新越接近前沿,风险和不确定性就越高。
多位电影人坦言,侵权问题严重影响了电影产业的生态环境。以当前较为突出的盗版问题为例,盗版资源降低了人们对正版电影的需求,使电影行业的市场份额被侵蚀。
同时,盗版行为使得制片方无法获取应有的经济回报,导致制作成本的不断攀升,降低了电影行业的创作热情。此外,盗版还导致职业侵权行为的抬头,损害了从业人员的利益。
从线下到线上,侵权行为也在危害电视剧生态。法律及影视界人士反映,随着人工智能、在线放映、短视频等新技术、新业态的发展,盗版资源网络非法传播、著作权纠纷等问题日益成为影视行业侵权的主要形式。
偷拍盗录、著作权纠纷成侵权重灾区
——借助网络平台非法传播销售盗录影片。2023年9月,福建安溪县谢某利用手机在电影院对正在上映的电影进行完整录制,并分段上传至抖音平台,相关执法部门通过网络勘验、现场核实、询问调查后确定谢某违法行为,责令其停止侵权,并给予警告和处罚款1000元。
短视频和电商平台只是盗录行业的冰山一角,一些犯罪分子还通过搭建影视网站和App实施侵权。据透露,犯罪嫌疑人租用境外服务器,搭建影视网站和App,在未取得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以营利为目的,投放影视作品近10万部,这些作品有的通过携带偷拍设备潜入影院进行盗录,有的从同行手中购买,通过技术手段提升画质,并打上专属水印进行进一步传播。
——署名不规范导致著作权纠纷频发。“目前影视侵权案件中还有约15%涉及著作权的权属纠纷。”刘双玉表示,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编剧、导演、摄制等均享有作品署名权,但现实中著作权往往并不是以规范形式出现,例如在片花、海报等衍生品上,许多作品没有完整标注编剧等权利人的完整署名,这也为后续的著作权之争埋下了隐患。
从近年来多发的“署名之争”中可见端倪。2022年,热播剧《开端》播出后,该剧海报中原著作者名字被平台晋江文学城覆盖未显示,引发行业争议。此前,《芈月传》《平凡的世界》等影视作品均出现编剧上诉要求署名权的情况。业内人士认为,电视剧署名权纠纷案在行业内十分常见,片头、片尾及不同海报署名是否有编剧,有几个编剧,编剧的具体头衔,字体大小、位置是否显眼等问题都可能引发争议。
——部分平台借“无障碍放映”不正当竞争。2022年底,一部无障碍电影《我不是潘金莲》在网络平台的播放行为被认定为构成版权侵权,该案例也是全国首例无障碍电影版权纠纷案件。
多位电影人表示,根据《马拉喀什条约》,企业对于视听障碍者可提供一些特殊版本的电影作品,但必须在法定条件范围内,例如对于视听障碍人员、阅读障碍人员以及基金会等推送,作品也要经过特殊处理。但是一些平台“打擦边球”,打着“无障碍模式播映”的旗号,面向大众播放未经特殊处理的影片,给正当放映的影片造成了很大伤害。
全方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近年来,有关部门重拳治理影视行业侵权行为。半月谈记者了解到,2019年开始,国家版权局会同国家电影局和公安部、文化和旅游部等相关部门,连续5年开展院线电影版权保护专项整治,不断加大对影院偷拍、盗录、网络非法传播行为的打击力度。
2023年春节前夕,国家版权局、国家电影局、公安部等部署开展院线电影版权保护专项工作,联合破获“1·25”盗录春节档院线电影案,抓获犯罪嫌疑人28人,捣毁涉案非法网站、App等32个。
尽管如此,当前影视领域知识产权保护仍存在界定不清、保护力度不够等现象,既需要有关部门从立法、技术、制度等环节堵疏结合,也需要加强行业自律。
业内人士建议,针对侵权盗录传播,要强化院线影院的管理,制定点播院线管理规定。
同时,将私人影院和影吧纳入管理,加强部门间的合作。
针对普遍反映的编剧署名权问题,部分企业探索出一些有益做法,取得较好效果。比如,某平台企业内部出台了《视听作品署名规范》,将尊重编剧写进公司制度,明确提出:“作品或宣传品署名文案应突出尊重作品主要创作者,尤其是编剧、导演、主要演员等主创人员,应在醒目位置署名。”
“剧本是一剧之本,在工业化大生产中编剧更是基础性的环节,海报上应该署编剧的名字。
同时,在电影的上中下游,对于电影制片的保护也要进一步加强,这样才能够实现一个更平衡、更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说。
影视是艺术与科技的碰撞,在部分影视人看来,还应从科技方面寻找方法,积极采用区块链、数字水印等技术,有效做好影视版权的技术保护措施,完善影视作品多渠道、多业态授权的许可机制,促进影视作品的创作、利用和传播。
来源:半月谈
评论员 吴剑锋 郭圻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