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的日益激烈,计划经济时代国有企业的优势消失,当前国有企业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资源重组,已成为国有企业管理者必须关注的问题。

在此背景下,许多国有企业开始引进管理会计,对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由于时间较晚,在具体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急需改进和改进。

一、管理会计概述

管理会计,又称分析报告会计,属于管理范畴,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

一是管理控制,二是成本会计。

管理会计不仅是会计的一个分支,也是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

一般来说,为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会计人员需要采取特殊的技术手段,分析、整理、报告财务会计信息等相关信息,规范和控制企业的日常经济活动,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

管理会计的目的是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更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国有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现状

(一)缺乏内部控制环境

企业内部控制环境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管理会计的正常作用。

虽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国有企业仍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现象,如经济资源浪费严重、工作效率低下等,其他问题,如不守规矩、徇私舞弊、内幕操作等。

此外,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流于形式,内部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和相关问题的解决尚未落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管理会计的作用。

(2)理论与实践脱节

20世纪80年代,管理会计引入中国,发展时间相对较短。

虽然经过多年的应用,许多企业已经意识到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但总体上,管理会计在我国的理论和实践中仍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例如,管理会计的学术研究范围和理论结构仍存在许多争议。

管理会计机会成本、成本差异分析等其他理论研究也与企业的实际应用存在一定的矛盾,研究成果难以应用于企业的实际管理。

因此,大多数国有企业采用决策分析、责任会计等方法进行财务控制和预算,与管理会计的实际应用仍有一定的距离。

(三)高素质人才短缺

管理会计是一门全新的会计理论学科,对员工的专业素质要求很高。

管理会计不仅要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还要具备业务分析、成本控制等管理技能。

但现实中,大多数国有企业仍在采用传统的成本分析方法,其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普遍较低。

(四)信息无法有效沟通

管理会计脱离了简单的数据会计类别,需要分析、整理、报告企业业务流程数据,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需要建立高效的信息沟通机制,使管理会计能够及时获取完整的业务数据,需要管理会计对企业业务流程有一定的了解。

如果国有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良,必然会影响管理会计功能的发挥。

(五)信息化建设滞后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中国进入了信息时代,国有企业管理会计对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需求也越来越强烈,特别是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处理不能与信息技术的支持分开。

但由于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化建设滞后,难以实现会计数据资源共享,对管理会计应用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