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编号是指专利权申请到授权过程中给出的编号,是文献号的一种。文献号是各工业产权局在公布专利文献(包括公开出版和仅提供阅览复制)时编制的序号。专利编号主要包括专利申请号、专利号、专利公开号以及专利公告号。然而许多人对这些概念傻傻分不清。
申请号:是指在专利申请人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国家知识产权局给予专利申请受理通知书,并给予专利的申请号。
专利号:是指专利申请人获得专利权后,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专利证书上专利号为:
ZL(专利的首字母)+申请号。(ONLY授权的才能加“ZL”哦!)
公开号:是指的发明公开时的编号,此时仅仅公开,还没有进行实审,当然也就没有授权;(ONLY发明才有公开号!)
公告号:是指的发明经过实审并授权的编号。对于实用新型和外观专利来说,公开日和公告日是一样的。
一、申请号的组成规则
(1)2003年10月1日以前的专利采用八位编号
2004年以前专利申请号编号形式(8位数字加上一个小数点)。即:
申请年号+专利申请种类+申请顺序号+小数点+校验码。具体来说:
前2位数字表示申请年号;
第3位数字中:
1=发明专利申请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8=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发明专利申请
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后5位数字为申请顺序号;
小数点后面一位数是计算机的校验码,是用前8位数依次与2、3、4、5、6、7、8、9相乘,将它们的乘积相加所得之和,用11除后所得的余数。当余数大于等于10时,用x表示。
(2)2003年10月1日以后的专利采用十二位编号
2004年以后启用的最新专利申请号编号形式(共12位数字,加上一个小数点)。即:
申请年号+专利申请种类+申请顺序号+小数点+计算机校验位。具体来说:
前4位数字表示申请年号;
第5位数字表示申请种类:
1=发明专利申请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8=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发明专利申请
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后5位数字为申请顺序号;
小数点后面一位数是计算机的校验码,是用前8位数依次与2、3、4、5、6、7、8、9相乘,第9位到第12位依次与2、3、4、5相乘,将它们的乘积相加所得之和,用11除后所得的余数。当余数大于等于10时,用x表示。
以申请号“”为例,其校验位计算方式为:(2*2+0*3+1*4+7*5+1*6+0*7+6*8+0*9+1*2+8*3+6*4+2*5)mod 11=3
二、专利号的组成规则
专利号==ZL(专利的首字母)+申请号
三、公开(公告)号的组成规则
专利公开号与专利公告号的编排规则基本相同,组成方式为“国别号+分类号+流水号+标识代码”。以CN1340998A号专利为例,表示中国的第340998号发明专利。
具体来说:
前2位数字表示国别,中国为“CN”;(不要问我为何不是“CH”,被人家瑞士抢去了!!)
第3位数字中:
1=发明专利申请
2=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3=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8=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发明专利申请
9=进入中国国家阶段的PCT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后位数字为申请顺序号;
英文字母表示:
发明专利:
A (发明专利申请公告)
B(发明专利授权公告)
C(发明专利部分无效公告)
实用新型专利:
U(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
Y(实用新型专利部分无效公告)
外观设计专利:
S(授权或者部分无效公告)
需要注意:S1-S7 为外观设计专利权部分无效宣告的公告
这时候,有些读者会问了,我咋见过有些专利公告号以D结尾的呢?!这不科学!!
这是2004年7月1日之前的专利:
A( 发明专利申请公布)
C( 发明专利授权公告)
Y (实用新型专利授权公告)
D (外观设计专利授权公告)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