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多数组织而言,内审员的审核水平都是组织管理者“永远的痛”。虽然内审员经过一系列的培训,并附以一系列的“内审程序文件”支持,但一次次“走过场”式的审核费时费力,效果却强差人意。“条款式”的审核无助改善组织的实际问题,也无法应对顾客越来越“苛刻”的要求。久而久之,“内审”成为组织“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不但人员疲惫,劳民伤财,管理层也逐渐失去兴趣。
如何才能让内审增值?真正成为组织的有效管理手段与工具?ISO9001中大力倡导的“过程方法”给出了指引。结合汽车行业关于ISO/TS16949提倡的APA(Automotive ProcessApproach)审核思路,我们可以重新审视审核的思路及方法(CAPD审核逻辑),以求达成审核增值的目的。
ISO9001中对内部质量审核的要求如下:
8.2.2内部审核
组织应按策划的时间间隔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是否:
a) 符合策划的安排(见7.1)、本标准的要不以及组织所确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
b) 得到有效实施与保持。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审的两大目的--符合性与有效性的审核。所谓符合性审核,它是基于条款的审核,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准备一份“条款式”的查检表,逐项对照就可以了。需要注意的是符合的准则(即审核准则)--要求(requirement)。什么是“要求”?在标准中的“应(shall)”表示要求,而不是条款。
但如何审核过程的“有效性”呢?它是基于“过程”的审核,显然那种“条款式”的查检表难以完成任务。
基于条款的审核:
——检查要求的符合性;
——检查是否满足要求。
基于过程的审核:
——从组织定义的过程及其顺序、接口入手;
——基于经验,尤其是顾客关注的问题,优化审核思路(audit Trail);
——重点关注过程结果,顾客满意,持续改善行动;
——判定质量系统(QMS)对于标准及顾客特殊要求的符合性。
显然,第二种审核(基于过程的审核)才能很好地兼顾符合性与有效性的审核思路。
为了完成“基于过程”的审核,必须理解ISO9001中的过程方法。过程方法的要点如下:
a).理解并满足要求;
b).需要从增值的角度考虑过程;
c).获得过程业绩和有效性的结果;
d).基于客观的测量,持续改进过程。
“理解”和“满足”谁的要求?当然是顾客的要求。谁是你的顾客?下道工序就是我的顾客!
非常正确!“下道工序就是顾客”。比如来料检查过程,谁是顾客?当然是生产制造单位。它们对来料检查过程有什么要求?当然是要求来料符合要求。这可以从一系列的过程业绩指标(KPI)中反映出来,如“上线不良率”,“一次合格率”,“顾客抱怨”等等。
那么如何对“来料检查过程”进行审核呢?ISO9001中推荐PDCA的思考方法如下:
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过程;
D—实施:实施过程;
C—检查:获得过程绩效及有效性的结果;
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善过程业绩。
PDCA的方法当然适用于审核过程,只是顺序要重新考虑。汽车行业过程方法中提倡应按照CAPD审核逻辑进行审核。
再看看来料检查的审核思路。
C—检查:先从“来料检查过程”的业绩(KPI)入手。判断指标合理吗?数据及统计的方法可以接受吗?具体可以关注生产制造部门的“来料问题”“FTT”,“顾客抱怨”等等。
A—处置:对于这些问题,业绩指标及实绩可以接受吗?“来料检查过程”的过程所有者意识到了吗?之前的预防措施是什么?有什么纠正/措施吗?有没有改善的空间?
P—策划:来料检查过程是如何策划的?考虑了以前的来料问题吗?来料检查的作业指导书,抽样数,检查项目等能保持满足生产部门的要求吗?(合理性判断)
D—实施: 来料检查是按“策划”的要求进行的吗?过程相关要素如人员能力,职责权限,资源,激励等方面可以足以支持过程策划的方法有效实施吗?如果都“无懈可击”,为什么仍然“顾客”不满意?再从CAPD考虑审核线索。
CAPD的审核逻辑驱使审核员从“条款式”转向“过程方法”,并重点关注“过程业绩”。内审核员如能掌握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审核的有效性,使内部质量审核真正关注过程的有效性,成为组织改善的有力工具。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