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区银行管理研究是中国革命经济史研究中是一个重要领域,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开展经济工作,银行管理研究在经济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近年来党史、经济史研究的不断深入,苏区银行事业的管理成为研究中国革命经济史的重要课题。
但长期以来学者关于中国共产党人银行管理方面的相关研究并不多,聚焦苏区这一独特视角,对党的银行管理工作进行系统研究尚为少见。
《苏区银行事业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一书从学术观点、研究领域、研究手段方面都有创新,该书系统梳理了苏区时期银行管理的历史脉络和制度构建过程,填补了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银行管理理论研究及实践研究的空白。
基于丰富的实证史料资源,逻辑论证严密且清晰,展现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银行管理成效,具有开创性意义,也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经济史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一、认为统一性是苏区银行管理经验之核心
苏区是中国革命的重要根据地,对局部执政的苏维埃政府而言,此时的苏区发展面临着内外交困的局面,国民党政府在军事方面对苏区的围剿,在经济方面实行的封锁政策,根据地自身发展也充满挑战。
而金融管理是经济运行的血脉,金融管理工作在支援革命战争和保障经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作者通过丰富的史料和详实的分析,揭示了金融管理在革命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统一性则是做好金融管理工作的关键与密钥,是贯穿于苏区金融管理的制度构建与实践的全过程。
金融管理制度构建的统一。
从地方试点,再将成功经验推行至全部苏区,书中系统梳理了苏区金融管理制度的构建过程,包括金融指导思想的形成与完善、货币的发行与管理、银行业务拓展的规定、金融组织的建立、金融机构合作社的管理以及革命公债的发行与管理等。
其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的成立是金融管理制度构建的重要标志,它标志着苏区金融工作走向了正规化和规范化。
此外,作者还深入分析了革命公债的发行与管理过程,毛泽东、邓子恢和吴亮平等老一辈早期金融工作者关于革命公债发行与管理的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公债思想,揭示了革命公债对于战争时期党取得革命战争胜利和维护根据地经济稳定至关重要。
在书中还特别指出,统一性也体现在,党执政原则与政策的统一,所发行的经济建设公债由于战争局势变化,未能如期进行兑换,但建国后党进行了全额兑换,切实履行了承诺。
这一过程体现出党始终将人民利益置于首位,对于新时代加强政府公信力构建、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启示与指导意义。
金融管理实践过程的统一。
书中关于苏区货币政策的实施方面展开了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在革命战争年代的局部执政局面下,苏区针对国民党治理下各种势力对金融市场进行掠夺所造成的混乱的旧金融秩序,采取了一系列有效举措,如清除旧银行机构、统一发行纸币、严格管理纸币发行数量、对于造币机构的严格管控、印钞人员的管理等。
这些举措由中央苏区下达到各级苏区统一贯彻执行,对金融秩序的恢复、苏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改善起了重大作用,对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财政支持。
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各苏区政府采取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总结苏区金融管理实践中的成功经验,启示新时代的金融工作者要筑牢以人民中心、促进经济稳步发展的金融思想。
二、提出严格的纪律是银行管理工作的关键
书中深入系统分析苏区银行管理工作中,纪律是经济金融工作能够开展下去的基石,是经济金融工作持续稳定发展的生命线,能够保障金融管理制度的统一执行和防止贪污腐败现象的出现。
从对不执行或故意破坏预决算制度的人给予严厉处罚到苏区政府制度关于贪污的严格纪律制度,借助实证史料,系统介绍了苏区对于贪污的惩治力度,多方动员并借助群众力量对贪污现象进行监督,各级苏区坚定执行中央苏区关于贪污腐败的政策,内容详实,体现出严明的纪律是做好金融管理工作的关键。
苏区银行管理工作的纪律性,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对于金融管理体系的成果构建与实施意义重大,对于当代金融工作者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具有深远的启示与指导意义,同时这种纪律性所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激励新时代金融工作者为人民幸福、为国家民族复兴、为中国的现代化事业贡献力量。
三、带领群众进行经济金融建设与管理是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的开篇
作者总结国民政府治理下的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无法解决的问题就是中国农村经济和农民,提出农民存在现代化的倾向,农民经济将会是改造传统社会结构的根本力量,提炼出中国共产党把握到了中国现代化的根本力量所在,并将农民确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念,发动农民整合到世界现代化运动潮流中。
该书指出,苏区从实现经济金融建设的独立性开始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立足于农民与农业经济生产,紧紧依靠农民力量,引导农民树立金融储蓄意识,将群众日常行为转化为经济创收性行为。
书中提到互助社的工资结算就是苏区群众切实感受到的金融行为方式,这种金融上的积累行为,显著激发了民众劳动积极性与创造力,为苏区经济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
党在苏区的早期执政实践中,所倡导的金融管理建设思想中体现对农民阶级主体性的深刻认知。
党运用了多元化的宣传策略与动员机制,成功动员广大民众,使之成为农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主体力量。
通过将农民阶级的切身利益与中国现代化的宏伟蓝图紧密相连,激发了农民的内在动力,更使这一长期处于贫困与边缘化的群体,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石。
中国共产党将农民视为重塑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关键一环,此策略不仅是党在革命征程中战胜强敌、夺取最终胜利的关键,更是引领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坚实基础与重要支撑,蕴含着深刻的战略思维与历史智慧。
正如历史所见证,中国共产党在苏区领导的经济金融建设与管理活动,虽历经艰辛却成就斐然,它们标志着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与实践的艰难,却也预示着未来的辉煌篇章。
同时书中还指出党带领群众进行的早期执政实践,不仅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现代化征途铺设了稳固的基石,而且其影响力深远,持续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步伐,直至1956年。
这些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生动体现,也是中华民族追求现代化梦想的坚定步伐。
总而言之,《苏区银行事业的历史考察及经验研究》一书通过深入挖掘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呈现出苏区银行管理工作在稳定苏区的经济秩序、促进苏区经济发展、支持革命战争和政权巩固方面做出的巨大历史性成效,不仅丰富了中国金融史的研究内容,更为我们理解中国革命时期的经济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为新时代金融管理工作者进一步关注和研究苏区金融管理问题,为当代金融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党引领的现代化探索铸就了国家发展的坚实基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至1956年及以后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理论与实践基础,并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借鉴。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