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如何进一步构建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新机制,推动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首先,现行高新技术企业认证过于注重数量,存在“水分”,缺乏质量导向。部分地区变相突破以追求数量,不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创新环境。其次,标准体系较为静态,未能充分关注新业态、新模式下的创新,导致一些真正创新企业未获认可。再次,单一的认证方式难以对企业创新活力进行持续考核,也不利于形成内生动力。

因此,需要构建新型认证机制。第一,完善评价体系,实现由数量标准向质量标准转变。建立第三方评价机制,关注核心竞争力。第二,建立灵活的标准体系,专项标准可按产业特点定期更新。第三,实行分级分类管理,不同类型企业实行差异化考核周期。第四,政策上既要继续完善现行税收等优惠,也要设立创新guid基金提供直接支持。第五,地方政府要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具体来看,评价体系的重点要置于核心竞争力上。可由行业组织、研究机构等开展定期评测,探索建立红黄牌预警机制。标准体系需要及时吸收前沿技术,可以组织专家、领军企业进行前瞻研究,以KEEP UP with时代潮流。分类管理要考虑不同行业周期特点,如互联网企业可采用更短周期考核。政策供给既要继续完善税收等间接性支持,也要设立创新基金等直接支持。地方政府还需打造科技园区、产业集群,形成创新网络。

综上所述,构建新型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机制,实现质量导向的创新驱动,这需要理念、标准、方式、政策等多方面革新。这将有力促进企业实现创新方式转型,打造核心竞争新优势。并将使认证制度发挥更大激励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