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地方发改委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个别地方的确存在建设用地不合规用于商业用途的现象。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审计署社会保障审计司司长陈太辉昨日(9月9日)接受新华社时透露,在过去审计基础上,今后的审计监督更应把握总体和突出重点;针对中央未来5年再改造1000万套棚户区住房的部署,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包括各类棚户区改造在内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实施跟踪审计。内容将覆盖棚户区改造工程四大环节,包括任务分解、建设、分配和后续管理。
陈太辉透露,审计署已就2015年之前的相关审计工作形成了实施和指导意见,将连续开展跟踪审计,并分阶段分别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
多地棚改出现“不合规”
2008年至2012年的5年间,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各类棚户区1260万户,安排各类棚改补助资金1500多亿元。未来5年,中国还将改造各类棚户区1000万户,据机构测算,每年200万至300万套棚户区改造房建设将拉动2000亿元至3000亿元左右的投资额,贡献投资增速3%左右。
利益诱惑了一批逐利群体,上述地方发改委人士表示,根据自己的了解,在临近区县的工业园区,存在建设用地不合规用于商业用途的现象,“据我了解,没有经过公开的招投标等环节,个别地方本应用于棚户改造的土地就变身成了商业用地”。不过上述地方发改委人士没有透露更详细的信息。
除此之外,在湖南等地,也出现棚改建设用地违规“变脸”商业用地的现象。据《21世纪经济报道》7月30日报道,长沙市一块棚改建设用地,名义上是棚户区住宅改造,实际却在做酒店等商业地产项目。长沙开福区商务和旅游局一位人士对此解释称,这是政府定好的,作为重点项目,未来收回土地后,会进行招拍挂。
此外,在湖南安化,不久前也出现过借棚改搞商业开发的现象。
事实上,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审计署关注,根据已经开展的审计情况,陈太辉透露,“部分项目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有的项目将建设用地用于商业开发等其他用途”。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陈太辉接受采访的内容中获悉,除了相关建设用地用于商业开发,一些工程项目和单位还存在不符合保障条件的家庭违规享受相关保障待遇、代建企业等单位违规出售保障性住房、挪用棚户区改造工程专项资金、未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等手续用地等现象。
据透露,辽宁省沈阳市沈北新区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项目建设用地未批先用115.82亩,其中耕地7.87亩;陕西省太白林业局、长青林业局挪用林业棚户区改造资金349.4万元发放单位职工工资;兰州国资投资(控股)建设有限公司违规将棚户区改造项目余量房6623套自行对外出售等。
审计将覆盖四大工程环节
陈太辉指出,上述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一些单位和个人财经法纪意识不强,也暴露出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如资金监管、待遇资格审核审批、后续管理等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还不健全等。
为解决棚改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陈太辉昨日透露,审计署已经专门针对棚户区工程展开跟踪审计,目前,审计署已就2015年之前的相关审计工作形成了实施和指导意见。
“根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我们将组织全国各级审计机关对包括各类棚户区改造在内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实施跟踪审计。”陈太辉说,在过去审计基础上,今后的审计监督更应把握总体和突出重点。
接下来,审计署将按照既定方案,连续开展跟踪审计,并分阶段分别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根据陈太辉的预估,接下来的审计内容将覆盖棚户区改造工程四大环节,包括任务分解、建设、分配和后续管理。具体来说,审计的目标将包括四个方面,首先是摸清棚户区改造工程建设和资金投入规模;反映改造工程在改善民生、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进城镇化进程等方面的成效。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