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创新和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知识产权是必须跨越的一个门槛。”……在中国企业乃至全球企业中,华为无疑是创新“大户”、知识产权“大户”,那么,华为是如何开展创新的?是如何理解知识产权对企业的价值?有哪些创新经验值得重庆企业借鉴?4月5日,在2016年全市董事长总经理知识产权强化班上,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首席法务官宋柳平同200家重庆企业的负责人分享了华为的经验,并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拥有核心专利才能参与国际竞争
去年,华为的年销售收入达到600多亿元美元,保持了超过30%的高速增长,这得益于创新。
“华为的创新文化有三点:围绕客户需求持续创新;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行自主创新,累积核心知识产权;开放式创新,广泛吸纳国际范围内的创新成果。”宋柳平说,华为将每年销售收入的10%以上用于研发,而超过一半的华为员工从事研发工作,基本上每年保持4000-5000件专利申请量。
实际上,从不知道知识产权有什么用,到如此重视知识产权,华为也经历了一段“痛苦”的过程。
早在1995年,华为就成立了知识产权部门,但直到2000年中国加入WTO之后,才真正意识到知识产权的重要作用。
那时,华为还没有太多技术积累,产品中应用了很多别人的专利,拥有这些专利的企业找上门来要收取专利许可费。
“这些企业要求以1%-5%的产品销售收入作为专利许可费,几十家企业来找华为要钱,产品就没有了利润。”宋柳平说,对于当时的华为来说,这不仅是要钱,还是要命的事。
怎么办?
当时他们做了两个决定:企服快车面主动找这些企业谈判,交纳专利许可费;另企服快车面投入更多用于研发,拼命进行技术积累。
仅仅5年之后,华为的技术积累就让其实现了与通信行业的世界级大佬平等对话。
知识产权转化为现金流才有价值
目前,华为在全世界范围内累计获得授权专利50377件,其中在中国累计授权专利30924件。
这样惊人的数量,的确是大多数企业不可及的。
但在宋柳平看来,除了专利数量,更重要的是专利质量。
“单纯地申请、维持一件专利,大概要十几万元人民币。
知识产权转化为现金流才有价值,否则它就是企业的成本,是‘烧钱’。”他表示。
如何让知识产权转化成现金流?把自己的专利拿出来,与其他企业进行交叉许可。
他介绍,华为每年花费数千万美元在全球申请专利,把这些专利拿出来与其他企业进行交叉许可,每年节省的专利许可费达数亿甚至十亿美元以上。
这样一来,专利并不只是“烧钱”的东西,它还可以赚钱。
针对许多重庆企业实力不够的情况,宋柳平认为,小企业拥有一两件专利,只要覆盖了大企业的很多产品,那么大企业可能要拿出自己的100多件专利来进行交叉许可,对于这家小企业来说,这一两件专利就产生了巨大的价值。
加快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知识产权需要长期积累,不可能一下子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它的价值是巨大的。
有远见的企业应加大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力度,尽早做好知识产权布局,尤其是在企业所处的行业细分领域。”宋柳平说。
不过,有些人认为,如今很多企业对知识产权仍然不够重视。
“这归根结底是企业没有真正看到知识产权的价值。”他表示,让知识产权变成价值,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内生动力问题。
创新成果得到应有的保护,知识产权的价值得到应有的体现,才会有人愿意源源不断地创造和发明。
“为了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应该加快在知识产权领域引入惩罚性赔偿,加大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才能更好地鼓励创新。”他认为。
在市场竞争中我国企业面临的知识产权挑战越来越多,去年我市就有企业在海外参展时遭遇美国知识产权保护最严厉的“337调查”,被指控侵犯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导致在海外拓展业务时受阻。
对此,宋柳平说,“如果企业遭遇‘337调查’,应该积极应诉。”他表示,比如与对方进行和解,找出足够的证据证明自己并没有侵权,或者证明对方的知识产权是无效的,都有应对“337调查”的有效方法。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