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们看着长大的购物狂欢节,尽管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诶,双十一是不是有点无聊了?是不是好像没什么新鲜感了。”
但是,不得不说,双十一走到第十四个年头,从零售业的“双十一”,到全行业的“双十一”,从个别平台大促,到全平台的狂欢,它依旧是所有企业年底冲刺的关键时间点。
实际上,双十一这14年的变迁背后,是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也是企业营销的巨大转折和变革。
如果你想抓住其中变化的逻辑,那么,我们接着往下来看五张图片。
这五张图片跨越了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反映了中国电商热度的变化,其中的数据来源于百度的搜索指数,也就是人们在百度上进行主动搜索的数据统计。
第一图是2011年11月的百度搜索指数,这是第三届双十一。
这一年的双十一的主力仍然是淘宝自己,但是销售额对于2010年的9.36亿,711家品牌参与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总共创下了33.6亿的全平台交易额,2200家品牌参与的记录。
在搜索端,淘宝凭借“双十一”一举成为“用户网上主动搜索”的对象,接近2000万的搜索指数远超所有平台,有上亿人开始有意识的在百度上搜索商品进入到淘宝的官网。
这是淘宝辉煌的开始,也是百度搜索称霸的开始。
第二张图是2013年11月的百度搜索指数,这是第五届双十一。
这一年,被淘宝孵化出来的天猫经过了一年的准备,与淘宝联手双十一,在搜索端上仅次于京东。
同时,京东也参与双十一大促,第五届双十一最后吸引了20000家品牌参与,创下352亿的销售额。
这是淘宝创造第二曲线的开始,淘宝预见了自己的天花板,在部分品牌和众多个体户的C2C模式当中,把大品牌的旗舰店有意识的往天猫分化,形成B2C的模式。
至此,阿里形成了3条业务曲线,分别是B2B的阿里1688、中国供应商,C2C的淘宝,B2C的天猫,而这一年,原淘宝总裁,张勇开始担任阿里首席运营官。
这也是百度辉煌的顶峰,因为在那个时候,电子商务离不开搜索,网络营销离不开百度,大家都得靠百度搜索来引流,百度是最大的入口,甚至可以说是唯一的入口。
淘宝和天猫也以5000万这样的绝对搜索热度,吃到了PC互联网的红利。
在我印象当中,在那个时候,只要是跟着我们认真学习、复训,愿意在互联网投入布局的企业,都有着巨大的斩获,第一次见识到了流量的威力。
第三张图是2017年11月的百度搜索指数,这是第九届双十一。
这一年的双十一数据依然亮眼,总共有14万家品牌参与,销售额达到了1682亿。
但是,为什么我会把这一年挑出来呢?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问题,在搜索端,中国电商热度的总数据量大不如以前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因为中国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开始从PC端迈向了移动端。
还记得我在上一张图片说,2013年,张勇调任为阿里首席运营官吗?
在2017年双十一过后的2018年,张勇接任马云,成为阿里董事局主席,接手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原因就在于从2013年开始,张勇一直都在做一件事,极力推动阿里整体向移动端转型,并且把百度那一套搜索竞价搬到了淘宝自己的APP上。
同时,所有的电商都有了APP,不再完全依赖于搜索端的引流,百度进入了漫长的转型期,企业的营销也开始发生了变化,开始通过推广把用户留在自己的私域当中。
这一年还有一件“小事”,今日头条花了10亿美元,收购了北美音乐短视频平台Musical.ly,与抖音合并,抖音去掉了抄袭的怀疑,从一个音乐短视频软件成为短视频社交平台。
第四张图是2020年11月的百度搜索指数,这是第十二届双十一。
这一年,又出现了一点“小变动”,京东首次反超了淘宝的搜索热度,但两家的搜索热度都已经从高峰千万级回到了6百万,说明用户已经习惯于点开各家APP,去到站内进行搜索。
榜上同样还出现了一个新面孔,那就是抖音,在2020年,抖音电商正式开启,随后就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来到了第三位,这说明已经有用户开始主动在网上搜索抖音上的品类和商家,去到抖音下单成交。
而在两年后,也就是第五张图,2022年10月,也就是上个月的百度搜索指数,这是第十四届双十一。
抖音以8百万的热度超越所有人,成为了搜索端的第一名,而淘宝和京东的搜索量进一步下滑到了4百万。
今年,新王交替,在搜索端上超越淘宝的不是京东,而是内容平台抖音电商。
京东和淘宝在搜索上已经来到了天花板,但是抖音的极限才刚刚开始。
这五张来自百度搜索指数的图片,反映了双十一背后整个互联网电商的革命。
第一、能打败你的,不会是同行。
在2013年,百度搜索是用户开启交易的起点,实际上也是用户归属的终点。
用户的搜索逻辑是主动搜索某些品类,然后由搜索引擎给出推荐排名,没有哪个平台和企业可以脱离搜索引擎单独存在,都得向搜索霸主百度交钱,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叫BAT,百度排在第一名的原因。
但是,让百度开始下滑的不是同行,不是哪家搜索引擎,而是移动互联网的到来。
百度从流量的聚合和分配商,变成了一次性交易的流量中间商。
用户从百度上去到淘宝、京东APP之后,人家下次不来百度搜索了,有需求的时候点开APP直接搜索,留存成为别人的私域用户了。
淘宝当年全力All in移动端的转型,铸就阿里鼎盛的商业王朝,并且他们还把百度的“搜索竞价”搬到了自己APP上,形成了“站内搜索”的竞价模式,类似于直通车,让商家给自己交钱,分走了百度一大笔蛋糕。
对于企业营销来说,从只布局搜索端和官网,也多了一个渠道,建设自己的线上店铺,在站内搜索中获得精准流量。
第二、兴趣电商,替代并且融合了搜索电商。
在淘宝跟腾讯搞搞电商,敲打敲打京东的时候,他也可能没想到,一个短视频社交平台会成为自己最大的对手。
在2020抖音开启电商后,以内容为载体,短视频和直播为展现形式的“货找人”的兴趣电商迅速崛起,超过了淘宝的搜索电商。
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找货”的搜索电商必须是用户有了购物的需求,有了特定品类的选择之后,再去主动搜索,由平台进行分配。
这个时候,品牌商的精力主要放在搜索排名的优化和竞价上,你要建一个高评分的店铺,流量只对平台单向透明。
但是,来到抖音“货找人”的兴趣电商,品牌商用好的内容,以短视频和直播这样的娱乐和社交模式引起用户购物的欲望,让用户线上体验,产生品类需求,再去购买。
流量被算法控制,好内容产生好的购买,双向透明,这也标志着抖音已经从一个娱乐平台,简单的内容平台成为了电商平台,并且,抖音也在布局“站内搜索”。
在抖音电商刚开始的那段红利期,品牌商甚至不需要花一分钱,仅仅靠着简单的内容和产品展示就能获得精准流量,产生转化。
现在慢慢进入了内卷期,品牌商需要有好的内容,还要有好的策略和方法,借助于千川和抖+去经营自己的账号。
注意一点,对于企业来说,你经营的是自己的账号,通过一个账号绑定一个品类,你能布局多个账号,就能进行多品类的矩阵布局。
今天的双十一已经发展到了全行业,全品类的购物狂欢,过去一些搜索电商主要是面向C端的快消品,我们一些大宗交易、复杂交易、个性定制交易就难以转化,没这个成交路径,展现难度也很大,图文一般人还看不懂。
但在以短视频和直播为主的兴趣电商中,企业只需要经营好自己的品牌账户,通过视播的直接展示就能扩大品类,在一个广泛的范围里频繁触达用户。
如果我们是面向C端的账号,就需要借助于“内容塑造场景”的形式,在小黄车上直接成交。
当我们面向B端大宗交易的时候,就需要借助于“内容展示专业”这样的表单形态,提取用户的联系方式进行下一步跟踪和转化。
当然,因为字数关系,还有一些理解,我把它放在了明天。
同时,明天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我会带着单仁牛商的专家老师们做一场12小时的干货直播分享,帮助大家理解今天视播时代的变化,提升自己的营销能力。扫码下方二维码,马上预约!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