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氨酯泡沫材料在日常中随处可见,生产这一产品必须用到发泡剂,欧美国家已经研发了四代聚氨酯发泡剂,一直垄断着全球市场,但他们的产品都含有氟氯物质。
2003年,山东理工大学毕玉遂发现做聚氨酯化学发泡剂有实现无氯、氟的可能,但当时这方面的研究一片空白,没有理论依据。
“没有研究基础,写不了项目书,我没法申请科研经费,钱都得自己垫。”据毕玉遂回忆。
经过毕玉遂五年思考,理论研究取得突破。
2008年,他劝说正在维也纳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儿子毕戈华,同自己一起做实验,以确保合成原料与合成方法不被泄露。
2010年冬天,第一个样品在实验室研制成功。这种通过化学方法生产聚氨酯泡沫的技术,达到了不产生含氯氟物质的领先水平,具有巨大的经济前景和完美的环境效益。
但是,由于专利申请尚未完成,因此该技术成果无法实现商业化运作。
只要“无氯无氟”和“化学方法”的关键词被泄露,国外同行就会利用其技术积累的优势进行逆向研究并迅速破译。
由于缺乏专利保护,团队在向公司推荐技术的过程中三年都无法透露技术细节,这使公司无法评估其技术前景,最终未能成功实施成果转化。
2013年,科研团队向学校领导请示,联系了山东科学厅和国知局,通过专家协助,在申请了两项外围专利后,专利推进工作又被迫暂停了。
这次专利申请被暂停的主要原因是技术保密和缺乏书面支持,这阻碍了对其技术前景的预测和分析,专家们无法科学的评估其科学研究结果。
2013年国庆节,毕玉遂研究团队实验室办公室被撬,18台电脑硬盘被盗。
此前,外国企业提出要与毕玉遂合作,但他没同意。
幸运的是,毕玉遂为了防止技术被窃,从来不在实验室放任何相关资料。
专利申请刻不容缓,团队也曾通过地方保密局写过国防专利,但军转民的批准程序比较麻烦。
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了解到情况后,由学校出面撰写了“推动无氯氟聚氨酯发泡材料产业化”的建议报告,呈报国务院。
2国务院领导在建议报告上作了批示。科技部、环保部、聚氨酯工业协会等联合专家组,国知局先后调研了项目研究进展情况。
最终,这项世界唯一的化学发泡剂技术形成了2件核心专利、3件PCT国际专利、42件外围专利,2017年完成了专利布局,科研成果得到最大保护。上述所有专利中,中国授权7件,无驳回或撤回,审查员引证的对比文件中仅1件日本公司于2003年公开的JP2003342340A(2012年未缴年费失效)为X类对比文件,其他基本为A类对比文件。也能看到毕玉遂研究团队的专利创造性极高。
2016年6月至今,申请的聚氨酯专利中,无氟或无氯的专利发明人是毕玉遂研究团队绝对领先,近乎垄断。
2017年,山东理工大学创造了一项中国高校专利转让纪录。他们与补天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专利技术独占许可协议,价值5 亿元,毕玉遂团队分得4个亿。
201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修正案(草案)》,把科技成果的处置权/收益权和使用权下放给高校,并规定用于奖励科研人员的转化收益比例从不低于20%提高到不低于50%。
2018年,国家明确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可减按50%计入当月“工资、薪金所得”。按照工资、薪金所得纳税,4亿元专利转让费要交1.4亿多元的税。而这一政策直接让毕玉遂少缴了7000多万元的税。
可见,技术创新价值越高,专利申请的工作就越重要。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