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藤椅上头部轻仰,以腾空而起的火箭艺术造型为背景,在泥与火的磨合中,钱学森的人物形象灵动传神。
日前,由佛山市艺术创作院副院长、佛山雕塑院院长简锡昭创作的雕塑作品《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亮相“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石湾陶塑作品展”。
从艺30多年,简锡昭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省、市美展,被国内外多个美术馆、博物馆和雕塑园区收藏,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分别立于多个城市中。
“版权就像是艺术家的‘盔甲’,既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也能让大众对原创作品给予更多尊重。”简锡昭建议,进一步强化版权宣传推介工作,号召社会各界共同维护行业发展良好秩序。
作品被国际奥委会收藏
南方日报:你是如何走上雕塑创作这条道路的?
简锡昭:我从小就爱好画画,平时看连环画都喜欢拿笔临摹一下。
上初中后,在父亲支持下,我跟随美术教育家梁树春老师开始系统学习绘画,之后成功考上广州美术学院附中、广州美术学院雕塑系,由此走上了30多年的雕塑创作之路。
刚走出校门,我的作品主要是延续学院派风格,现代性比较强。
随着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岭南文化的了解日益深入,我逐渐在创作主题与表现手法中融入更多地方文化元素。
比如佛山的“三雕两塑”,即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这是佛山传统建筑乃至岭南传统建筑中最有特色的几种建筑装饰。
在创作“粤风古韵”系列作品时,我吸取了部分砖雕的手法,同时融合自身的表达语言。
这样呈现出的作品华丽且有纵深感,能在有限空间内展现出无限延伸感。
南方日报:在从艺道路中,哪件作品最让你印象深刻?
简锡昭:如果要从个人作品中选择,我觉得是《银色旋风》。
这件作品是我在1993年创作的,曾在第三届中国体育美展中荣获三等奖,并被国际奥委会收藏。
它融合了学院派强调的整体性,也突出了个人对作品动感与视觉冲击的追求。
1992年下半年,我就开始思考以哪种体育项目作为创作题材,经过不断构思,选择以自行车项目为主题进行创作。
这是一个竞速项目,因此要在静态作品中呈现出速度感。
作品要体现速度感,就不能太写实,而是要强调作品的横向形态走向。
经过一遍遍删改,我将作品中车手的人体结构简化成基本的点线面组合,同时保留自行车的车轮部分,达到了立体感与速度感兼具的效果。
让尊重版权成为社会共识
南方日报:每件作品都凝聚着创作者的思考与感悟。
你是如何数十年如一日保持创作激情的?
简锡昭:我认为,创作者要始终保持思考的习惯,并且不断学习别人好的东西,这是一个不停汲取与消化的过程。
除此之外,创作者也要多关注社会动态,寻找创作灵感,然后从不同主题中选择自己想要表达的题材。
当创作者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作品题材就会变得更为广阔。
南方日报:你是如何看待版权保护这项工作的?你是否有遭遇过侵权行为?
简锡昭:过去,大家版权意识比较淡薄,侵权行为时有发生。
上世纪90年代,我的作品《银鸥激浪》就被盗版制成工艺品售卖。
有一次,我在商场工艺品柜台上看到盗版作品,简直和原作一模一样,内心很愤怒,但也无计可施。
这些年,佛山加大了版权知识普及与宣传的力度,也出台了版权扶持政策,大大提升了艺术创作者的版权保护意识。
现在我有相当一部分作品进行了版权登记,而且也更为注重作品隐私的保护。
版权就像是艺术家的“盔甲”,能够保护艺术家的合法权益;同时能让广大群众形成对原创的敬畏。
我认为,接下来相关部门可进一步加大版权保护的宣传推介工作,强化创作者与社会各界的版权意识,让尊重版权成为一种自发行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