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中的信息不对称意味着人们对财务信息的掌握存在差异,使得掌握财务信息全面的人处于相对优势的地位,而掌握财务信息较少的人处于相对劣势的地位。

这种情况目前在高校的财务管理中很常见。

这不仅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建设,也带来了教育资金和科研资金的极大浪费,不仅对学校本身,也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高校财务管理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

(一)与外部部门信息不对称

高校获得资金和投资的途径很多,但就目前高校的资金获取渠道而言,主要是由中国教育部门和地方教育部门拨款。

为了提高教育水平,国家和政府大力发展教育,近年来对高校的投入也逐渐增加。

政府对教育的控制是基于宏观的,对教育投资的具体方向和细节有许多未知和不可控的。

然而,为了申请教育资金,许多高校通常盲目扩大招生规模,开设新课程,吸引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注意,以寻求教育资金。

然而,对于盲目开发的新课程,没有成熟的规划和实施方法。

这不仅极大地浪费了国家和政府的教育投入,而且对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也非常不利。

其次,目前高校科研资金的申请也存在信息不对称。

政府有关部门对科研费用流向缺乏监督管理,导致科研费用乱用的情况屡见不鲜。

科研费用的申请条件只注重课题,而不注重申请资金获得许可后资金的具体使用过程。

这种监管漏洞往往使许多高校利用漏洞,大部分资金不用于科研发,而是用于一些琐事,甚至挪用科研资金。

这是另一个巨大的资源浪费。

这是财务信息不对称造成的不利后果。

(2)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信息不对称

高校财务信息管理部门是掌握整个学校财务的核心部门,是掌握学校财务状况最全面、最权威的部门。

由于财务管理的不断信息化,不仅给财务工作带来了便利,也给沟通带来了障碍。

首先,学校财务部门与高层领导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

高校领导对学校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流向有宏观的控制和把握。

学校财务部门对财务信息有具体细致的了解。

如果双方在财务信息上存在不对称,必然会导致学校的损失。

其次,学校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存在错误。

由于其他部门在财务信息整理方面只能各自为营,各自的利益都是优先考虑的,因此在与包括财务部在内的其他部门的沟通中存在诸多缺点,无法获得准确的财务信息。

促进财务信息存在诸多漏洞。

最后,学校财务部门与师生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

师生没有财务培训,没有相关知识和技能。

不了解学校的财务状况,也不能监督学校的财务状况和资金流入,这肯定会给师生带来一定的损失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