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信息是会计工作的最终产品,日益成为准“公共产品”,其质量将直接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效率,要求会计信息真实、公平。
但现阶段会计信息质量普遍不高,会计信息扭曲已达到令人发指的水平。
根据财政部1999年抽查100家国有企业会计报表,81家虚拟资产37.61亿元,89家虚拟利润27.47亿元,2000年抽查159家企业,虚假资产147家,虚假资产18.48亿元,虚假资产24.75亿元,利润157户,虚假利润14.72亿元,虚假利润19.43亿元。
可以看出,会计欺诈正在加剧,会计诚信的基础已经动摇。
会计失信的主要原因有:
(1)信息不对称是会计失信的前提。
信息不对称是由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加州大学的乔治·阿克尔洛夫等人提出的。
,这意味着市场经济活动的主体有不同的信息。
我们知道,如果会计信息是对称的,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主要是制造商)和会计信息的用户(主要是投资者)对信息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相同,虚假的会计信息很容易被识别,那么就不是会计失信的问题,甚至会计职业也没有必要。
现实经济不是一个高效的市场,信息不对称总是存在的,因此信息不对称是会计信息制造商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前提。
首先是会计信息制造商和会计信息的作用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由于信息不对称,会计信息制造商和会计信息用户在获取会计信息的时间和内容方面具有优势。
由于会计信息制造商一般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个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
会计信息用户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依靠会计信息制造商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
因此,会计信息制造商可能存在“道德风险”或逆向选择,违反诚信原则,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其次,由于信息不对称,中国会计陷入“囚徒因境”。
不同会计个体之间有三种选择:一种会计主体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可能受益;如果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虚假会计信息,他们可能会受到严厉的惩罚;如果两个会计主体都选择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就没有好处。
由于信息不对称,他们都选择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同样,在会计人员中,也有三种选择:一种是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授意做假账,另一种是不执行领导授意的会计人员,执行领导意图的会计人员可能会受益;如果两者都拒绝领导授意,他们可能会面临不公平的待遇;两者都执行领导授意,共同做假账,大家都得不到好处。
因此,会计人员在现实生活中更多地表现为共同执行领导授意和做假账。
因此,制造虚假信息的人获得好处的机会很大,导致会计信息制造商竞相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第三,信息不对称容易产生次品驱逐良品。
阿克洛夫以旧车交易市场为例解释了这一点。
他认为,由于卖家对车辆的信息比买家多,信息的不对称使得买家很难完全信任卖家提供的信息,因此他试图通过低价弥补信息的损失;由于买家出价太低,卖家不愿意提供好的产品,导致次品泛滥,最终导致优质产品退出市场,留下的只是低质量的产品。
目前,中国的会计市场也证明了这一点。
会计信息制造商发布了大量的虚假会计信息。
此外,中国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投机盛行。
投资者喜欢猎取小道消息,只关心股价的涨跌,缺乏对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研究,导致市场对虚假信息的大量需求。
由于需求的增加,虚假信息供给的增加必然导致高质量的财务报告挤出市场。
形成“虚假会计信息-大量需求-提供更多虚假信息”的怪圈。
(2)会计本身的特点和局限性是会计失信的条件
在日常经济中,我们经常看到会计人员为一分钱的错误辗转反侧半天。
会计给人的感觉是一门非常准确的科学。
但事实是,会计是一门看似准确但不准确的科学。
这是因为会计原则或标准有很大的选择空间,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这为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一是会计原则为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操作空间。
现代财务会计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产生大量的应计、预提和待摊项目。
会计信息制造商可以通过操纵应计项目的确认时间来创造虚假业绩,如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成本等;稳定性原则在会计实践中的应用是基于会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具有很强的主观随机性。
会计信息制造商很容易高估成本和损失,低估收入和利润来操纵利润;此外,重要性原则和本质比形式原则更重要,为虚假会计信息的制造提供了想象的空间。
第二,会计政策为企业提供了越来越广泛的选择。
制造商总是在规定的范围内选择有利于自身业绩或其他会计目的的会计政策。
例如,美国的安然公司使用“特殊目的实体”(SPE)符合条件不能纳入合并会计报表会计政策,应纳入合并会计报表三个SPE,导致1997年至2000年高估4.99亿美元利润,低估数亿美元负债,为投资者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第三,会计工作内容需要根据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进行,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便利。
就其内容而言,会计工作虽然有客观的一面,但不能完全脱离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
在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中,会计方法、会计程序的选择和财产价值的评价都需要会计人员的客观公正的主观判断。
如果会计人员不能完全排除利益的干扰,其主观判断将失去客观公正,为会计人员制造虚假会计信息提供了便利。
第四,会计准则的滞后为会计欺诈提供了机会。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衍生金融工具”等新的经济事项不断出现,使原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不能适应新经济形势的发展需要,新的会计政策不能及时制定和颁布。
特别是目前,中国的会计准则还没有涉及到金融衍生工具,上市公司很容易利用会计准则的空白来选择有利于自身利益的会计政策。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