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证通过以前,贯标认证态度积极,认证通过以后则工作消极,把已经建立起来并开始运行的质量体系搁置一边,以为通过认证后,企业贯标认证的所有工作已经完成。

这种一劳永逸的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企业通过了质量认证仅仅表明企业已按IS09001族标准建立并初步实施了比较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对于企业质量体系的完善和提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企业应按已建立起来的质量体系运行下去,并且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从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

事实证明,企业通过质量认证以后,同样要面对提高质量管理水平和开拓产品市场等问题,如果经营不善,同样会面临倒闭的威胁。

企业认证后产品质量严重滑坡。

所以体系认证要看的是公司最高管理者如何进行运行,既能为我所用,也可以成为鸡肋。

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中,提到了工作环境要求。

并且明确这里的工作环境特指会影响到产品质量形成的那些环境因素。

在此“工作环境”要素前,分别是“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两类公司的资源。

要确保公司拥有适宜的工作环境,是公司老板必定会考虑到的一个方面。

它不仅会影响产品质量、影响生产,还会影响到效益、人心还有形象等。

而提供和维护工作环境,通常又需要基础设施的投入和管理。

所以,也可以将工作环境理解为基础设施的延伸,也是公司经营的基本所需。

照明、噪音、空气质量这些对办公环境是重要的,而厂区更重要的是安全和其它特定的要求,如:

1)车间的温湿度、光线、气流、振动等影响产品和生产人员的因素如何控制;

2)来宾接待区域的舒适性和设施条件(如空调、隔音);

3)食品行业的卫生条件;

4)电子加工行业的防静电措施;

5)热处理车间的人员准入限制等。

为保证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考虑工作环境条件时,也可以同时考虑人体工效学。

员工在良好的工作条件下更能生产出让人满意的产品。

这一点,符合五大相关方的要求。

ISO9000系列所说的质量是什么?

ISO9000系列体系并不是评估产品的优劣程度,而是评估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流程控制的能力,是一个组织管理的标准。

ISO9000的七项质量管理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积极参与、过程方法、改进、循证决策、关系管理。

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

通俗一点说就是,企业通过9000系列体系就说明这个企业有能力出产在国际上被普遍认可的产品质量!一个企业取得了ISO 9000证书,其产品就成了国际上的"信得过"产品。

如果含金量的标准在于取得难度,那么有部分证书含金量确实没有非常高。

虽然很多认证机构的审查是非常严格的,但是部分企业为了尽快获得证书会做一些应付工程,具体含金量的高低要看企业是如何做的;

如果含金量的标准在于价值,我认为ISO证书的含金量非常的高。

坦白来说,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管理水平远低于国际水平,而ISO标准体系就可以弥补这一部分的差距,企业严格按照标准在一段时间后一定会有良性发展,我认为这也是ISO证书的主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