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指令出台后,法国、英国、德国等各成员国相继按照指令的要求对自己的商标法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如英国基本放弃了1938年《商标法》的体例,另起炉灶.新入盟的12个国家也按照一号指令修改了商标法.连瑞士、南非等与欧盟关系密切的国家甚至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商标法"修改也深受一号指令的影响.2008年10月,欧共体议会和理事会颁布第2008/95/EC号指令,该指令取代了一号指令,但该指令相对于一号指令除了形式上进行了重新编排外并无实质性的修改.另企服快车面,为了克服成员国商标权的地域性特征,欧共体通过立法创设了在欧共体范围内统一有效的商标权.为了彻底克服商标权的地域性给商品与服务的自由流通可能造成的障碍,欧洲商标研究的有识之士曾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致力于建立统一的共同体商标注册体系,并于1984年拟定《共同体商标条例(草案)》.但由于成员国在共同体商标局地址、工作语言等技术问题上争执不下,该条例未能获得通过.又经过10年的努力,1993年12月正式通过了《共同体商标条例》.该条例第13条第1款规定:"共同体商标所有人无权禁止由其或经其同意,已投放共同体市场标有该商标的商品使用共同体商标."这表明,带有共同体商标的商品在欧共体市场上任一地方投放市场销售后,《欧洲共同体商标条例》赋予的商标权在共同体范围内任意地方都不能用以禁止他人在该商品上使用该共同体商标.依该条例,欧共体将建立统一的商标注册制度—一件商标只要在欧共体"内部市场协调局"核准注册就成为共同体商标而在整个欧共体范围内有效.这样,欧盟就存在两种商标权:一种为依《共同体商标条例》而产生的"共同体商标";另一种是依各成员国国内商标法产生的"国内商标".同时,欧盟设置了一系列机制来协调和管理这两种商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