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普遍知道企业破产将进入破产清算程序,但在破产程序中,不仅有破产清算程序,还有破产重组和破产重组阶段,因此,我们还需要了解破产重组和破产重组之间的区别。所以,接下来由企服快车财税小编为您带来破产重组和重组的区别,供您参考!

一、破产重组与重组的区别

重组和重组是公司经营困难时的救助措施。但两者的区别在于定义、自主性、司法保护程度、成本、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计划的通过条件和时间效率的差异。

由于两者的名称相似,措施相似,目的相同,很容易引起混淆。然而,法律依据、程序、参与者、效率等方面也存在本质差异。

具体如下:

1、定义不同

(1)重组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而是一个约定的俗称(一般来说,法律从未对重组作出任何规定)。

约定的“资产重组”一般包括以下情况:

(1)并购。

(2)股权转让。

(3)资产剥离。

(4)资产置换等。

(2)重组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概念,其法律依据在于《企业破产法》的明确规定,其内涵、程序、效率和后果由法律明确规定。

2、自主性不同

(1)重组,由于没有法律框架的约束,股东与债权人之间的谈判是自愿的,没有强制性的。例如,谈判时间、债权人的清偿率等都是自由确定的,没有法律约束。

(2)重组,由法院领导,属于法庭重组,受法律框架的约束。例如,债权人的清偿顺序和重组时间必须依法规定。

3、不同程度的司法保护

(1)重组,因为不是法律程序,没有司法保护,比如不能有效阻止司法冻结和法院执行。

(2)重组,法律提供了一定的司法保护。例如,防止司法冻结和法院执行,防止担保人行使担保权,限制回收权人行使回收权,限制企业股东行使股权等。

4、成本不同

(1)重组,因为不是法律程序,没有法律成本。

(2)重组,破产重组程序属于一种诉讼程序,必然有一定的法律诉讼成本,但也有收入。例如,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债务进入重组后停止计算利息。对于债务较大的企业,重组期间停止计算的财务利息远远大于法律诉讼成本。另一个例子是:管理者解除不利,没有收入(或低收入)、成本高的合同可以大大改善企业的经营环境。再比如法院主导的协商机制,往往会让债权人做出重大让步。等等。

5、对企业经营现状的影响不同

(1)重组完全是自愿的,即使没有达成协议,也不会影响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

(2)重组,《企业破产法》赋予破产管理人终止尚未履行的合同的权利。管理人行使终止权不属于违约行为,企业不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债权人只能按照公平原则主张实际损失赔偿,属于普通债权。因此,这样的权利使管理者在谈判中享有主动权,可以使管理者解除所有不利因素,没有收入(或低收入)、合同成本高,大大改善了企业的经营环境。

6、计划方案的通过条件不同

(1)重组计划完全自愿,必须得到所有债权人的同意,否则重组计划对不同意的债权人无效。

(2)重组方案不需要所有权益人的同意。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只需要“出席会议的债权人一半以上同意,其代表的债权金额占无财产担保债权总额的三分之二以上”。在某些情况下,即使重组方案未能得到三分之二以上债权人的同意,法院仍然可以强制批准重组方案。

7、不同的时间效率

(1)资产重组的期限由当事人的自由意志决定,没有实质性的限制。

(2)《企业破产法》明确规定,“自法院裁定重组之日起六个月内提交重组计划草案,否则重组程序终止,债务人破产”。由于破产清算的后果无法达成一致的重组计划,各方将认真对待,增加谈判诚意,减少不必要的争吵,提高效率。

二、企业并购财务风险

1、资金来源的不确定性,企业资金除自有资金外均应向外界筹集,如果企业不能及时足额地从外界筹集到资金,势必会给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带来风险。

2、融资渠道的多样性

3、融资长性

4、汇率的变动性。

三、企业并购支付方式

1、现金支付方式。现金支付是并购活动中最清楚而又最快捷的一种支付方式,在各种支付方式中最为常见。具体来说,企业并购中的现金支付方式是收购企业通过支付现金来获得目标企业的资产或控制权。一旦目标企业的股东收到对其所拥有的股份的现金支付,就失去了对原企业的所有权益。

2、换股支付。换股并购可以说是一种不需要动用大量现金而进行优化资源配置的方法。换股支付可有三种情况:增资换股、库存股换股和母公司与子公司交叉换股。

3、杠杆收购。杠杆收购的主体一般是专业的金融投资公司,投资公司收购目标企业的目的是以合适的价钱买下公司,通过经营使公司增殖,并通过财务杠杆增加投资收益。这种收购方式概括来说就是根据杠杆原理,使收购方可以用少量的资金得到目标企业的全部或部分股权。

4、资产置换。资产置换是指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以优质资产或现金置换上市公司的呆滞资产,或以主营业务资产置换非主营业务资产等情况,包括整体资产置换和部分资产置换等形式。资产往往发生在公司上市的过程中,一个母公司在子公司收购完成以后,将自己的优势项目或资产卖给子公司,然后把子公司的不良经营项目卖给第三方或者自己,这样即可借子公司的壳实现间接上市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