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红色英勇勋章》这部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就是讲内战时期一位年轻士兵在战争中从无知、狂热到恐惧、愤怒、成熟的成长过程。
在作品中,尽管克莱恩更多是把内战作为一个背景,但不可否认,《红色英勇勋章》表现了内战的特定环境和这一环境对生命的毁灭与对人性的考验,其副标题《美国内战的一个片段》(AnEpisodeoftheAmericanCivilWar)就表明了作品是一部关于美国内战的小说。
关于小说主人公弗莱明的“成长”,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释。
一种观点认为,通过战争中血与火的洗礼,弗莱明终于战胜恐惧,从一个毛头小子成长为一条汉子,从一个胆小鬼成长为一名战斗英雄。
评论家M.所罗门所持的正是这样一种观点,他不仅认定弗莱明在最后的战斗中成长为一名英雄,而且所有联军官兵都是英雄,“因为他们在战斗中证明自己不是‘骡夫’,也不是‘刨土者’。
他们表明是他们和军队赢得了战争,而不是将军和军官”。
所罗门甚至从作品中读出了爱国主义主题。
他认为克莱恩在作品中宣扬了爱国主义精神。
尽管小说没有将联邦军队描写成一支镇压叛乱的特别军队,但却明确表达了人们对战争的真实想法,即这是一场保卫联邦统一的战争。
联邦将士的士气远远高于南方将士的(尤其是从战争中期开始)。
正是这种士气,而不仅仅是“众多的人数”使得联邦军队在葛底斯堡坚如磐石,在洛克阿特山大获全胜。
而《红色英勇勋章》的最大成就在于表明了这种士气。
按照这个推理,在《红色英勇勋章》中,克莱恩对战争应持肯定、积极的态度。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通读整篇小说,作者借弗莱明的成长传达出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作者明确写道:“亨利逃跑了,因为战争是地狱,是人类发明的最残暴的行动,因为战争夺走年轻人的生命……战争让兄弟残杀,战争摧毁家园、荒芜土地、破坏文化,最重要的是战争制造死亡,毁灭希望生活的人,用暴力、子弹和刺刀杀死他们。”在经历了战争的血与火,生与死后,弗莱明终于认识到战争并非如他原来想象得那样浪漫蒂克,战争是残酷的、恐怖的、荒谬的。
被荷马式的英雄主义假象所掩盖的是血腥与杀戮。
自己后来在战场上的表现并非是英雄主义的体现,而是人性的泯灭与兽行的爆发。
战场上的弗莱明被比作一条被踩了的蛇,愤怒恐惧地回首反击,被比作一条疯狗,对敌人穷追猛咬。
战友们视他为“战魔”,弗莱明则自视为一个“野蛮人、一头野兽,一个捍卫自己宗教的异教徒”。
评论家马库斯注意到,在起初的战斗中,弗莱明及其战友主要被比喻为家畜或性情胆小的动物,战斗中的士兵像是一群被驱赶的牲口。
而在后来的战斗中,弗莱明等人则被比作较为凶猛的野兽。
因此他得出结论认为,每当弗莱明被比成野兽或机器时正是他失去自我与人性的时候。
他表现得最为勇敢的时候也正是他最具兽性,而最不具人性的时候。
同样,评论家威尼弗莱德·林斯基也认为,当弗莱明把一切交给命运,当他失去人性和目的时,他却表现得最为勇敢。
士兵也失去了所有理性。
南军发起冲锋,“就像被追逐的小鬼一路狂奔”,北军则“像疯了一样吱哇乱叫”。
战场上的士兵不断被形容为疯子、疯马、疯狗、牲口、动物、野兽、机器。
所有这些意象都表现了战争“无理性”、“无人性”的氛围。
战争把人变成了野兽,变成了歇斯底里的杀人机器。
战争是一头“红色的动物”和“嗜血的神”,“战争是一个巨大恐怖的研磨机”,战场上的士兵就如同被战神地狱般的大嘴吞噬一样。
弗莱明恐怖地看到部队血流成河。
一大堆一大堆穿蓝制服的联邦军呻吟着倒了下去。
青年所在连的传令兵被子弹透过面颊,肌肉被破坏后,他的下颚低低地垂挂下来,“可以看见他宽大的口腔内一堆血肉模糊的牙齿”。
然而对于这一人类惨状,自然母亲似乎毫不在意。
弗莱明吃惊地发现,在残酷的战斗过后,天空依然是那么湛蓝,阳光依然是那么灿烂:
“太阳突然冒了出来,照样挂在树梢上。昆虫发出有节奏的啁鸣。
它们似乎在一起磨牙。
一只企服快车将嘴放肆地啄人树皮。
一只鸟轻拍双翼腾空而去。
死亡的轰隆声停了下来,自然似乎压根没有听到。”
很难想象,克莱思在作品中形容的战争如所罗门所言是一场值得肯定的、可歌可泣的伟大战争。
也很难想象,自始至终被形容为野兽、疯子、机器的士兵是具有崇高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战士。
如果克莱恩歌颂了嗜血的战争和战争中沦为野兽的人,那岂不是意味着他认同了弗莱明在作品开始时的那种浪漫理想主义的战争观?岂不是颠覆了他在作品中精心建立起来的意象与反讽体系?
事实上,不说克莱恩对战争的描写,仅弗莱明的转变就已表明了《红色英勇勋章》的反战主题。
在十五章中,经历了血腥战斗的弗莱明已开始认识到战争的浪漫幻象是如何制造出来的:“他回顾了自己先前看到的战争描述,感到战后自己也完全能炮制出同样伟大的战争故事来:
他可以想象自己在一间暖融融的屋子里向听众讲述战争故事。他可以向他们展示勋章,尽管这些勋章微不足道,但在一个很少见到勋章的地区,它们仍然可以散发出光辉。
他脑海中浮现出那些咧着嘴的听众把他想象成战火硝烟中的一位英雄。
他想象母亲和那些到会的年轻女子聚精会神地听他演讲时的专注神情和啧啧惊叹。”然而,克莱恩辛辣地指出“她们关于自己所爱的人在战场上英勇杀敌而完全没有生命危险的模糊的、娘儿们般的想象将被摧毁”。
同样,士兵们以为自己正在青史留名,永远为同胞铭记,事实上,他们只是炮灰而已。
作品的最后,弗莱明感慨:射出的子弹与射来的子弹都已成为过去。
他曾经所在的是一个奇怪的、充满喧嚣与骚动的世界,现在他走了出来。
他曾经历红色的鲜血与黑色的激情,现在他逃了出来。
不仅如此,他还摆脱了“临阵脱逃的鬼魂”的纠缠,因为“他的眼界一下被打开了,能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他发现自己已经能够正确回顾与看待自己先前战争理想的无聊与浮夸。
他很高兴发现自己现在能够蔑视这一切。
一旦具有了这一信念,青年便获得了一种安宁。
他感到一种沉静的男人气概,并不咄咄逼人,却坚定坚强……他已经触摸到了巨大的死亡,并且发现,这只不过是巨大的死亡而已。
他是条汉子”。
克莱恩所谓的“汉子”并非表明弗莱明成长为一名战争英雄,而是最终能够“正确回顾与看待自己先前战争理想的无聊与浮夸”,并“很高兴发现自己现在能够蔑视这一切”。
显然作品的战争描写与弗莱明的成长经历表明,克莱恩对战争的态度是负面的、批判的。
艾伦认为战争为克莱恩的反战绝唱提供了一个背景,他所表现的是那些受战争蒙蔽的人“如何误读了宇宙法则而被毁灭”。
因此《红色英勇勋章》既是一个成长故事又是一个“尖刻的反战寓言,它反对所有美化战争和为战争辩护的人”。
本文来源:http://www.zzqklm.com/w/zw/1534.html《芒种》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