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企业非常重视增收节支,但往往对成本分析不够重视,节支的针对性不强,或者不知道怎么分析,我拔出匕首,我白窥视四条路。对于企业来说,财务分析相当于为企业做了一个诊断,通过成本分析可以发现一些问题,从而未雨绸缪。

一位金融朋友曾经有过这样的经历。通过对水费的分析,发现在生产没有太大波动的情况下,水费比平时高很多。后来,他告诉后勤部门,他们必须检查水管。不出他所料,是某处小漏水造成的。结果这个朋友为公司省了钱,做了贡献,被老板赏识!

每个财务人员都会遇到老板要费用分析报告的时候。

如何呈现一份完美的费用分析报告,是每个财务人员必须掌握的技能。

下面就带你一步一步来获得这个技能吧!

一、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

企业的主要分析对象是:

1.劳动力成本分析

人是企业产生效益的主要资源,用人成本也是企业关心的问题。主要侧重于劳动效率的分析,如何提高劳动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大的效益;

2.主要成本分析

主要成本是企业经营的主要成本,也是分析的重点。主要侧重于成本利润率的分析,如何降低成本利润率;

3.特殊费用

本年新增加的专项费用,如当期项目、当期活动、新产品研发费用等。专用费用的分析主要侧重于“投入产出”的分析,企业更关注投资能带来的收益或新增费用的投资回报;

4.波动较大的其他费用分析

分析原因,提出解决方案。

所有的事后结果分析和原因分析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发现根本问题,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和反思,所以解决问题的根本点必须在事前。成本分析的目的也必须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决策。

二、用财务数据说话

首先,整体分析就是判断数据的走势,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种是单个数据的同期比、预算比,或者几年数据的趋势分析;

二是成本利用效率指标的同期比和预算比;

单个数据的对比分析让我们对费用的整体情况心中有数,但无论是增加还是减少,每一个数据波动都是一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可以结合指标分析来判断重点分析对象。

然后开始指数分析:

(1)成本率

计算成本率指数,以识别成本结构的波动;

无论哪个方向出现异常,都要分析主营业务成本和人力成本。如有异常,要带着疑问分析;如果没有异常,就要用“还能更好吗”的心态去分析。所以整体指标分析只是分析趋势,让我们知道问题点,然后带着问题做详细分析。

(2)人为指标

劳动效率指标一般包括人均收入贡献、人均利润贡献、人均工资、人均工资收入等。

人工效率指标表示公司对人的投入所能带来的产出,我们的目标是合理减少投入,增加产出;该指数的计算有助于我们看到今年劳动效率的变化趋势,便于发现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3)其他成本指标

(1)材料使用效率指数:

单位产品直接材料、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单位产品能耗(单位面积能耗、日均能耗)、材料损耗率等。

(2)商品的使用效率指数:

固定资产周转率、单位宣传费收入、人均办公用品、单位面积维修费等。

成本利用效率指数的计算有助于我们判断成本趋势,发现问题,在详细分析阶段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最后是期间成本分析。

各个企业的期间费用基本相同,期间费用的主要分析方法有:

1.销售费用

对销售业绩的评价主要采用“投入产出”分析,如活动费、广告费、销售佣金,以及支付的费用是否产生了目标效益。

2.管理费

管理效率的评价,主要针对预算对比和同期大幅波动费用的对比进行详细分析。

3.财务费用

评估资金管理的有效性,主要针对公司业务的特殊性,对pos费、汇兑损益、利息支出进行详细分析。

4.人工分析

要评价人工效率,各期费用中涉及的人工成本是分开分析的,需要人事部门的专业数据分析。

三、一份完美的费用分析报告

1.抛出结论,吸引受访者的注意力。

对于分析型报表,用户往往首先关注的是分析的结论,抓住分析的结论就会抓住报表用户的眼球。

2.用数据支持这个结论。

任何财务分析都是在准确数据的支持下进行的,只有有足够的数据支持,分析结论才有说服力。

3.提出建议和对策。

好的财务分析是为企业服务的,没有解决方案的分析就是没有分析。所以财务分析最实际的部分就是从专业的角度对所分析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来源:企服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