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桥(北京)律师所专利律师高泽传在采访中表示,从目前的专利布局来看,第三代药物洗脱支架技术多集中的美国、中国、日本,国内企业也积极进行专利布局,从此次拟中标支架相关信息中也不难看出,中标的国内企业有微创、乐普医疗、蓝帆、易生科技、万瑞飞鸿等,而外企仅有美敦力、波士顿科学中标。

显然,国内企业打破国际公司的专利壁垒使中国市场拥有了更多议价的权利,而这一改变势必会影响心脏支架的价格。虽然,集采之前心脏支架价格依旧很贵,但相比十几年前,已有了大幅度地下降。

与其他药品不同,心脏支架价格高低与销售方式也有着密切关系。

由于我国国内市场较大,单纯一家企业很难将业务做到全国各地。因此,心脏支架的销售方式主要采取层级代理模式,而这种层级代理模式最终导致出厂价和最终使用价格相差悬殊。

参照某白酒的销售模式,笔者大致推断了一下,一款心脏支架从生产企业到消费者手中,大概需要经过独家代理商、省级经销商、地市级经销商、区域经销商、医院等至少5环节。如果按照每款心脏支架的出厂价格2000元计算,每个环节加价20%,最终一款心脏支架的成交额为5000元左右。

同时,以湖南为例,其省共有药品批发企业553个,其中法人企业186个,非法人企业367个。可见,现实中的流通环节远比我们想想的要复杂很多。

此外,据中国裁判文书网显示,近三年有关支架回扣的案件共有六件。其中,在吉林省安图县的一判决书清楚介绍了耗材销售给予当事人回扣的全过程。

显然,在经销商层层代理的模式下,企业比拼的是销售渠道与费用空间,而不是产品本身。而业内流传的“要想富,干介入”大概也是对该模式最真实的写照。

高泽传表示,心脏支架此前价格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市场竞争不透明,价格虚高引起的,而此次心脏支架大幅度降价主要是打击流通领域乱象,提高市场竞争透明度的效应。

心脏支架的成本主要在于前期的研发投入,在产品未获得注册证前,需要经历长期的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以及注册审批环节,而且各环节均有高额费用。不过,经历了将近十年的发展,目前,三代冠脉支架早期的研发成本已填补完全。

同时,据国家心血管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数据显示,2010-2018年,中国大陆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数量逐年上升。《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19》数据也显示,目前我国心血管病患病人数达3.3亿,从2009年到2019年,中国冠心病(PCI)手术量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100万例,年增长速度10%-20%,明显高于全球增速。

而未来,国内企业的趋势是进一步抢占进口企业和其他国产小企业的市场份额。本次集采中,许多企业通过降价,进入采购名单后,可以迅速抢占国内市场,因此,降价也在合理的。

另外,技术的更新换代是支架行业的主题和销售增长驱动力。企业想要持续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需要通过做高端领域、做创新类产品实现高毛利率。目前,三代冠脉支架专利已占据市场主流地位,未来第四代可降解支架将成为趋势,这就需要企业改变传统的盈利策略,花费人力、物力、财力进行技术层面的创新,用更具有创新性的第四代可降解支架抢占市场。

如此一来,依靠降价进入带量采购,促进资金回笼,用于支撑第四代可降解支架的研发是企业不二的选择。

就目前结果而言,心脏支架有了大幅度下降,一座连接医耗厂家与病患之间的“桥梁”已悄然屹立。但心脏介入治疗的其他高值医用耗材,比如治疗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所需的封堵器等产品尚没有列入集中采购。如果再加上做手术费用、各种护理及药品的费用,一场相关的手术费用仍旧不低。

笔者认为,代量采购不光要砍单重药物的价格,也要进行配套的带量采购,通过这种方式砍一砍药物整体的价格,治一治药物价格虚高的问题,让老百姓真正地享受到医疗改革带来的福利。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知产力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1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知产力

0收藏+10评论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微博

返回顶部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登录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