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自媒体的如果没有收到视觉中国的律师函,说明做的不够大;搞设计的没有收到方正字体的律师函,也说明影响力不够。自己反思下 ”。在某知名网站上,一名网友的这条评论得到了颇多的赞。
使用微软自带字体被指侵权?用户多不知情
“太郁闷了,那天一大早就接到方正人员的电话,说我们公司使用了他们的收费字体,涉及到侵权了,给我们发了律师函。”深圳一家创业公司的负责人秦先生日前对e公司表示。正处于创业期的秦先生第一次收到类似律师函,到公司查询发现,由于公司使用了微软雅黑的字体,进行公司VI系统设计,以及微信公众号、网站设计等,没想到,被方正取证,认为是侵犯了方正的版权。
秦先生向e公司记者展示的这份函件中,内容列举了公司使用过微软黑体的微信推文的时间、推文内容,以截图的方式发出,非常详实准确,且有的推文早至2017年。秦先生表示他非常惊讶,“维权居然到了如此准确的程度,足以见对方是调查取证很久了。”
秦先生说,根据函件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他与方正公司取得了联系。对方公司表示除非购买公司的收费产品,否则会与公司直接打官司。这一度令秦先生有点慌张,‘我们是小创业公司,打官司耗不起,所以只好自认倒霉,先把公司以前所有的品宣内容都删除。”
与秦先生有着类似遭遇的其实不只一个。搜索上稍微搜索会发现,被方正下发律师函要求停止侵权的不在少数。有淘宝店主也贴出了自己被方正维权的案例。
天眼查查询发现,方正与诸多公司都发生过著作权纠纷,一年涉及的官司数十起,均是方正为原告,诉企业侵犯著作权,而大部分最终的结果是以方正撤诉而宣告结束。
而在此前,方正曾与广州宝洁、《失恋33天》制作方、《九层妖塔》制作方就字体侵权起诉。其中,2008年,方正起诉广州宝洁因其飘柔等产品包装上使用了倩体字,并索赔134万元,但最终败诉。而《失恋33天》,因片头字幕、短信字幕等使用了未授权字体,最终赔付版权方2万元。
字体开发有成本 但不能让人“无字可用”
讲到这里,字体服务提供商可能会叫屈了:设计和生产一种字体需要大量时间和成本。如果遇到侵权情况,的确需要通过维权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名资深字体生产人曾表示:“字体产业是一个非常需要创造力的行业。开发一款字体少则花费几十万元,多则上百万元,甚至要耗上几年时间,而盗版的存在、法律的空白,使得很多款字体在开发后‘血本无归’,也使得字体行业的发展举步维艰。”
不过,对此也有一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对字库字体的保护,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限度,以免影响几千年来文字基本功能的正常发挥。
在北大方正电子诉宝洁案的裁判文书中,宝洁公司就辩称:如果认定汉字数字化所形成的字库中每一个单独的字、字母、符号都是演绎的美术作品。遵循这样的逻辑,我们在电脑中所使用的屏显和打印的字体,包括宋体、黑体等,都同样应当被认为是演绎作品,享有独立的著作权。
在50年的保护期内,社会大众为避免高昂的字体使用费支出,只能退回手写笔画的时代。
为什么使用字体也侵权?
1、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规并未对字库、字体的保护作出规定。
2、司法实践中,法院对字型、字库的知识产权保护模式也未形成一致的意见。
3、对于未经授权“使用”字库的行为,法院一般都认定为构成著作权侵权。
4、未经授权使用字库中的单字(字体)是否构成侵权,要依据不同的情形认定:如果单字(字体)不具有独创性,则使用单字(字体)的企业或用户将不构成侵权;如果单字(字体)的使用仅为表达思想和传递信息,法院认为不应该构成侵权。
怎么避免字体侵权呢?
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自己设计或者找专业设计人设计然后登记版权保护,既有独创性又美观,还免于侵权和被侵权。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