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意商标”从哪里来? 文中举例恶意商标“破洞”的商标权利人张某曾对731个有“破洞”关键词的服装类商品进行投诉,目前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包含“破洞”关键词的服装类别的商品有214万余件。
张某还同时注册了“邮差”、“花苞”等上百个商标,随时可能对更多电商卖家进行投诉。
“恶意商标”实际可投诉的商品总量近6000万件,涉及900万商家。
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总监表示,这些商标的注册成本极低,但排除范围却极大,且常年盯着平台高销量的爆款商品进行投诉。
文中举了一位在淘宝开了三年鞋店的辛先生的例子,辛先生表示,懒人、一脚蹬、内增高全都被注册成了商标,现在都找不到词来形容要发布的鞋了!2016年,因在商品名称中使用“懒人”、“一脚蹬”等词,其店铺商品多次遭恶意投诉并被勒索数万元。对方提出想要撤销投诉可以,但是需要按每双鞋两元的价格支付侵权费用,而当时该款鞋的月销量超过3万双。
这帮人专门盯着行业中排名靠前的爆款商品进行投诉。被投诉的商家为避免商品下架,会支付费用。
“恶意商标”到底是什么样的商标,该怎么对待它?
文中给“恶意商标”下了一个定义,就是将各个行业的通用词、描述词注册为商标,滥用“通知-删除”原则展开侵权投诉,以此来要挟商家出钱私了,并逐渐形成一条黑色产业链。
电商平台可以设置更高举证门槛,还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锁定一批专门从事商标勒索的“流氓”,并设置黑名单。
阿里巴巴也曾表示封杀“知产流氓”,向恶意投诉黑色产业宣战,对利用虚假投诉骚扰勒索淘宝商家的恶意知识产权代理公司发布封杀令。“恶意商标”的处理已成为电子商务中的一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