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国家药监部门持续推出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就没有Micra(经导管植入式无导线起搏系统)的成功上市。”日前,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召开的创新医疗器械成果报告视频会上,美敦力公司全球高级副总裁、大中华区总裁顾宇韶的话,道出了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共同的心声。
国家药监部门改革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探索始于2014年2月《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试行)》(后修订为《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的发布实施,这为创新医疗器械开通了一条审评审批“绿色通道”。此后,一系列优化审评程序、鼓励创新研发的举措快速推进,为创新疏堵点、解难题。
令人振奋的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引发连锁反应,促进资本、人才等资源要素加速流向创新企业。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正在进入发展黄金期。
惊喜!产品获批速度超出企业预期
国家药监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通道的开通,让企业获得了实惠。厦门艾德生物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立谋说:
“艾德生物的‘人类EGFR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和‘人类10基因突变联合检测试剂盒’分别于2018年1月、11月获批上市。产品的获批速度和顺利程度都超出企业预期。”“新”和“快”,是创新医疗器械通道的突出特点。进入通道的产品在技术上属于国内首创、国际**,具有显著临床应用价值。对于通道内产品,国家药监部门通过早期介入、专人负责、多次沟通、专家咨询等方式开展科学审评审批,在“标准不降低、程序不减少”的前提下予以优先办理。该通道开通7年来,共有百余个创新医疗器械获批,相关产品平均审评审批用时较其他同类产品压缩83天。
“已批准的产品主要集中在植介入类设备、高端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设备和试剂以及人工智能医疗器械等高端医疗器械,代表了国内医疗器械创新**水平,部分产品在国际上处于**地位,较好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水平医疗器械的需求。”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说。
随着2015年8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帷幕正式拉开,器审改革也全面推进。2016年10月,为进一步满足临床诊治需求,国家药监部门发布《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为创新医疗器械加速上市开辟了又一条“绿色通道”。
通过这条通道,诊断或治疗罕见病、恶性肿瘤、老年人特有和多发疾病以及专用于儿童且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医疗器械等可获得优先审批。对确定予以优先审批的项目,国家药监部门优先进行技术审评,优先安排医疗器械注册质量管理体系核查,优先进行行政审批,全环节发力提高审评审批效率。
记者获悉,医疗器械优先审批程序实施以来,共有128个产品提出申请,其中45个产品被纳入该通道。截至目前,已有28个产品经此通道获批上市。
点赞!监管部门“急创新团队所急”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有多款产品进入了创新医疗器械通道。该公司总经理李崇回忆,针对创新产品,国家药监局增加注册各环节沟通机制,北京市药监局实行注册检验不收费、优先安排体系考核等政策,使相关产品的审批用时比预期显著缩短。
创新医疗器械企业普遍表示,各级药监部门上下联动,为创新研发打通堵点。回顾产品注册过程,让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长谢粤辉记忆尤为深刻的是,企业能快捷、顺畅地与各级药监部门及审评人员进行技术交流,讨论如何解决研发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我们深刻感受到药监部门能急创新团队所急、想创新团队所想。”谢粤辉为药监部门点赞。
事实上,各级药监部门形成了服务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共识,在强监管的同时为企业创新提供全链条服务。
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以下简称器审中心)主要负责申请注册的国产第三类医疗器械产品和进口医疗器械产品的受理和技术审评工作等。这里是器审改革政策落地落实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实施了电子申报制度、专家咨询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改革。
“我们积极采取多种措施,深化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器审中心副主任邓刚举例说,该中心已建立覆盖审评全流程的10项咨询沟通渠道,构建了与申请人之间畅通、规范联系的渠道,帮助申请人解决在关键技术节点及审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2017年以来,仅组织专家参与的创新医疗器械产品沟通交流会就有70余次。
服务下沉指导产品申报,器审中心加强与省级药监部门的合作,在浙江、江苏、上海等地建立创新服务站,依托创新服务站的视频会议机制增强审查专家与申请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提高审查意见科学性的同时减少企业准备申报资料的时间成本。
“近三年来,国家和省级两级审评部门通过医疗器械创新上海服务站,将专业服务延伸到创新前沿,贴近产品研发一线,协同做好创新医疗器械技术审评相关工作。”上海市药监局局长闻大翔表示。
期待!改革为创新提供更多支持
近年来,创新医疗器械获批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政策创新为医疗器械研发助力,创新成果的涌现又促进监管理念进一步革新、体系进一步完善。
2018年1月,国家药监部门发布《接受医疗器械境外临床试验数据技术指导原则》,用于指导医疗器械在我国申报注册时接受申请人采用境外临床试验数据作为临床评价资料工作。
美敦力是该政策的受益者之一。“审评员按照接受境外临床试验数据原则以及‘获益-风险’评估原则,接受了Mi cr a境外临床数据外推至中国人群,避免了企业重复在中国开展临床试验。”顾宇韶介绍,Micra从注册申报资料递交到产品获批注册历时仅9个月。
让更多群众尽早用上创新产品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着力点。国家药监局以临床需要为导向持续调整管理要求,先后发布《医疗器械附条件批准上市指导原则》《真实世界数据用于医疗器械临床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等。在监管政策和研发热点方面,中国加速与国际接轨。
与此同时,医疗器械注册人制度试点范围逐渐扩大,持续激发产业创新内生动力。
2020年12月,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长三角分中心、医疗器械技术审评检查大湾区分中心分别在上海和深圳挂牌,这一服务地方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给创新企业以更多期待。
科技创新的车轮滚滚向前,监管创新的改革持续推进。2020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国家药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国家药监局将进一步做好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相关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制修订工作,提高文件的可操作性,形成完善、配套的医疗器械创新支持法规体系,进一步助力我国医疗器械产业创新发展。医疗器械监管法规制度体系即将迎来全面革新,产业高质量发展未来可期。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