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对不能忽视的税务风险:你还在虚开发票、多列费用、收入放进个人账户?一个公司从成立之初,就面临着各种风险。绝对不能忽视的税务风险:

一、发票层面

发票往来,不仅是财务做账的基本依据,更是税局查税的切入点,个中涉税风险,可谓陷阱颇多:

自5月的营改增和10月的金三上线,继9-11月的发票大检查之后,12月1日国税总局又出台第76号文件:

“关于走逃(失联)企业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认定处理有关问题的公告”。

想避免此类风险,您就需要注意:

第一:发票的真实性、业务的真实性同等重要

这就是说“真业务,虚发票”也是不允许的,以往总有老板在接受调查时振振有词:

“我的业务是真实的,我也不知道开票单位有问题!”76号文件之后,这种说辞没用了。

第二:票面信息要与业务内容相吻合

收到发票,只看金额对不对,这是不够的,要看发票所记载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金额等,是不是和合同中一致,换开产品名称这种事,也是不允许的。

如果发票上的事项是一个笼统的项目,那么必须同时有税控系统开具的清单,否则就是无效发票了!

第三:与该发票有关的其他资料也要整理保存好

包括合同、完整的发票联次、符合要求的付款记录、完善的物流资料、正规的出入库手续等。

二、报表层面

第一:成本结构与产品原料、耗能不匹配

比如有的企业发生一个产品耗用多个包装盒的低级错误,再比如,投入材料与产品没有关系;

或是制造费用存在异常,比如水电费与产能不配比;

再或是物流等费用占的比重偏高,大部分毛利被费用“吃掉”,导致企业微利或亏损,一看就是隐瞒了收入。

第二:现金流与库存异常

现金流呈负数,公司还能继续周转,那很有可能就是“两套账”;

存货与账实不符,而且差异很大,如果不是公司的控管流程有问题,那就是账有问题,当然,也有可能是两者都有问题。

第三:各项指标均与同地区同行业异常

税负率明确低于同地区同行业水平,或是成本结构明显区别于同行业同类产品。很有可能是少计收入,多计成本,未按规定抵扣进项税额…

三、账户层面

11月25日,工商总局和中国银联签署了《企业信息共享合作协议》,直接把工商系统和银联系统接口相连,要严查企业的银行账户。

要记得,工商系统的企业登记资料包括股东、法定代表人等的个人信息,所以,各位老板们,你还把公司收入放在个人账户?

个人卡长期使用于收款,而金额进出很大,累计金额也很大。这很容易受到监管部门的注意;

而且使用个人卡用于收取货款,一旦付款商家遇上涉税检查,那么这个账户就暴露了。

还有些在银行开具辅助账户,不向税务申报,收入进入这个账户,不确认收入的,这种查出来性质很严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