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交易工具的不断创新、经营程度的日趋复杂化,由操作风险引发的金融要案也愈加触目惊心,不管是“酒鬼酒”和“泸州老窖”的两酒存款失踪事件,还是民生银行30亿元假理财事件,涉及金额之巨大,事件性质之恶劣,对当事行均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和难以估计的声誉损失。
尽管各商业银行均已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建立了以识别、报告、监测、计量等为核心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但从管理成效来看,仍差强人意。
究其原因,企服快车面是由于操作风险自身的特性导致管理难度较大;
另企服快车面,对操作风险核心诱因人员的管理仍有所欠缺。
1 操作风险管理难度较大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具有分散、多样、隐蔽等特性,导致其如隐藏在水底的暗礁,难以发现和有效管理。
(1)分散性。
操作风险覆盖面广,链条长、种类多,广泛地存在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既包括高频低损的日常业务流程处理上的小纰漏,也包括低频高损的自然灾害和重大案件。
当前,商业银行日均交易量高达数百万笔,交易面覆盖存取款、转账、贷款、电子银行等各类业务,涉及部门和人员众多,任何一个环节细微的失误,都可能引发操作风险。
(2)多样性。
操作风险外在表现多种多样,既包括贪污、受贿、挪用、诈骗、盗窃、抢劫等形式的案件,软硬件故障、电力网络中断、黑客攻击等造成信息安全事件,暴力围攻、金融挤兑、聚众上访等形式的群体性事件,也包括气象地质等各类灾害和火灾、交通运输、意外等各类事故。
(3)隐藏性。
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和市场风险相互交织,操作风险因素常常被掩盖。
在事件前期操作风险通常以其他风险的形式表现,如贷款形成不良时,起初只是信用风险,但随着核查的深入,才发现是由操作违规或内外勾结等操作风险引发。
2 操作风险核心诱因人员的管理仍有所欠缺
操作风险的诱因包括人员、内部程序、信息科技系统和外部事件。
不可否认,内部程序、信息科技系统和外部风险管理都很重要,但其执行、服务和操作的主体均是人员,人员因素可以说是导致操作风险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年损失数据库中99%的重大事件都与人员有关也恰恰说明了这点。
然而,目前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人员管理仍停留在“泰勒”时代,侧重于采用刚性制约,单纯地加大违规成本。
在面对当前人员思维活跃、需求多元化的现状,这种管理手段就稍显苍白,往往导致组织僵化,人员缺乏积极性。
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的很早就提出了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
现实生活中由于各人所受教育、成长环境及后天机遇不同,需求层次也有所差别,多层次的需求决定了人行为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当某一种需求未被满足时,身体内部产生内驱力就会刺激人去寻找特定目标满足需求,如果寻找方式或特定目标错误就会发生操作风险。
此外,当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民间资本活跃,资金交易方式日新月异,针对商业银行及客户的外部侵害及内外勾结的作案手段也更加隐蔽,导致银行员工面临诱惑和拉拢增多,进一步加大了人员管理的难度。
3 刚柔并济,合力推动操作风险管理
提高操作风险管理的效果和质量,重点就在于抓好人员管理这个核心。
正所谓“至刚易折,柔极则废”,唯有将刚性制约和柔性管理有机结合,以刚性制约为骨肉管人之行为,以柔性管理为颅脑管人之思想,才能有效缓释风险。
3.1 刚性制约
刚性制约应以规章制度为核心,凭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奖惩规则等刚性措施,提高人员管理的有序性和规范性。
(1)扎紧制度笼子,减少违纪违法环境生成的条件。
紧跟业务发展,对现行的制度、机制和流程进行前瞻性的分析研判,对存在的风险和漏洞及时予以修订、补充和完善,使各项业务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
同时强化制度落实,把制度作为开展工作任务的依据和标准。
(2)完善岗位分离、制约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一是实现职责分离,业务营销与账务处理分离、业务操作与风险监控岗位分离,同时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二是强化岗位制约,实现业务流程环环相扣,防止越权交易,杜绝“一手清”现象的发生。
(3)建立完善风险奖惩机制。
将机构和员工的操作风险管控情况与薪酬、职务升迁、管理授权等结合起来,有效地平衡业务发展与操作风险管理的关系。
对于管控质量高的,给予经济上、政治上、精神上的鼓励;对于错误率高的,在考核评价中给予惩罚,通过严格落实奖优罚劣,逐步强化员工合规操作的理念和行为。
(4)强化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消除操作风险的积累。
一是要做实上级监督,警示和督促各层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二是发挥同级监督的力量。
配齐配优纪检委员,加强履职意识培养和履职能力培训。
畅通与上级纪委的直接报告渠道,保证发现异常行为第一时间报告给上级行纪委;三是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健全举报奖励保护机制,消除员工监督疑虑,完善员工监督渠道,激发员工监督动力,发挥员工在预防案件风险方面的“千里眼”和“顺风耳”作用,营造人人参与防范,共创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
(5)坚持员工行为排查常态化。
充分依托人力资源管理、业务运行、反洗钱等系统,联动工商、公安、司法等外部数据,通过大数据组合监督模型,定期对员工八小时内外的工作、生活和行为进行排查。
对员工大额资金或频繁交易、贷款资金流入员工个人账户等可疑交易线索,要进行实时跟踪和分析,妥善处理。
对员工经常性的迟到早退、上班时间行为异常、账户资金频繁往来、重大的家庭变故等异常情况应及时记录和反映,并落实责任人做好持续监测。
同时通过建立微信平台、公众号等新兴通讯方式,多渠道了解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加以引导解决,做到防微杜渐。
3.2 柔性管理
管人先管思想,柔性管理应以人为中心,通过思想道德教育、人文关怀等柔性举措,进一步了解员工的内在思想,帮助员工培养积极健康的人格,预防和抑制犯罪心理。
(1)强化员工道德教育,提倡宣导传统美德。
举办道德讲堂,让员工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通过道德教育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实现行业自律和自我约束。
(2)强化员工法治教育,提高合规风险意识。
通过深入解读与银行从业人员密切相关的法律条文、宣传法律知识,引导员工依法经营、依法从业。
在各类培训班中要把纪律和廉洁从业教育作为必修内容,同时引导员工自觉学习法律、遵守法律,做到学法、知法、守法。
(3)强化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坚持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相结合。
大力弘扬好人好事,梳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先进事迹等开展正面引导,让正能量充实到员工头脑中。
同时,开展反面典型警示教育,用违法违规案例、实地参观监狱等方式开展警示教育,促使员工心存戒惧之心,从思想源头上防范重大违规问题和内部案件的发生。
(4)引导员工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交友观。
一是倡导量入为出、适度消费的消费观,避免盲从,远离赌博、酗酒等恶习,通过精神消费体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二是培养健康交友观。
清末名人曾国藩曾说:“一生之成败,皆关乎朋友之贤否,不可不慎也。”作为银行员工,要谨慎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
冷静对待那些恭维自己、投其所好的人。
正确对待那些能够坚持真理、经常批评自己缺点和错误的人。
(5)增强人文关怀,建立暖心工程,大力推进企业幸福家园文化建设。
一是建立谈心和家访制度,及时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其家庭状况,对于发现的不良苗头要及时制止、对于生活困难的要及时帮助,对于有思想问题的要及时化解;二是开展“员工礼”活动,按照员工服务年限,分别设立“担当礼”、“敬业礼”、“忠诚礼”、“成就礼”等奖项,增强员工的归属感、荣誉感和责任感;三是开展家风建设活动,增强广大员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家风、家教的重视程度,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四是建立心理健康管理机制,配备专业心理辅导专家,为员工提供心理评估、心理教练和培训咨询服务,适时为员工解压和疏导情绪,避免员工焦虑情绪过度积累而导致负面行为。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