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企业是根据每个合伙人的共同意图建立的,其依据是合伙企业的合伙协议。如果合伙人决定在经营期满后不再经营,合伙企业将解散。因此,接下来,我们将向您介绍合伙企业应解散的法律情况,希望帮助您解决相应的问题。
一、合伙企业应当解散的法律情形
《合伙企业法》第八十五条规定:“合伙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解散:
(一)合伙期届满,合伙人决定不再经营;
(二)合伙协议约定的解散原因;
(三)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
(四)合伙人不具备法定人数满30天;
(五)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者不能实现;
(六)依法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撤销;
(七)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其他原因。”
合伙企业经营困难或期限届满可能导致解散企业。合伙企业的解散主要包括:
1、合伙约定的经营期届满,合伙人不愿继续经营的;
2、合伙约定的解散原因出现;
3、所有合伙人决定解散;
4、合伙人没有法定人数;
5、合伙协议约定的合伙目的已经实现或无法实现;
6、依法吊销营业执照;
7、法律、行政法规定的合伙企业解散的其他原因。
二、公司解散纠纷诉讼费如何收取
公司解散纠纷诉讼费是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确定并收取的,具体如下: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三、公司解散诉讼时效是多久
公司解散诉讼时效是三年,从知道权利被侵犯时开始计算。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