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刚刚结束,许多人已经开始为接下来的十一长假做准备了。十一过完,一年一度的双11“剁手节”也就不远了。
说到双11,就不能不提阿里和京东之间那场商标之战了。
大家都知道双11是目前国内电商圈内最隆重的购物节,它是由阿里最先发起的购物节,2009年,天猫“双11”活动首次开展,一战成名,人们购物的热情被迅速点燃,囤货、快递爆仓成为了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其后,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搭车”双11,也尝试着在双十一时大搞促销活动,直到2014年10月30日,在一年一度的“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即将到来之际,阿里发出公告函,表示自己拥有注册商标的专用权,并喊话各大媒体不要为其它电商企业发布双十一字样的促销广告。各电商大佬着急也没用。如果继续用双十一大肆宣传,只有被起诉这一条路。
通过商标查询可发现,从2011年11月1日至今,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一共提交了37件与“双11”有关的商标注册申请,商标名称包含“双11”“双11狂欢节”“双11网购狂欢节”“双11全球狂欢节”“双11狂欢夜”等等,商标注册类别也多是35类、38类以及41类等与电商有关的类别。
此外还提交了54件“双十一”相关的商标 ,包括“双十一”“双十一狂欢节”“双十一购物狂欢节”“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双十一狂欢夜”“双十一全球狂欢节”等等。
同时还提交了11件“11.11”商标申请。
眼见着“双11”和“双十一”都被阿里垄断了,京东当然不服气呀,京东也提交了多件与“双11”相关的商标,如“11.11”“11月11天”“11月11天 同是低价 爽购11天 11.1-11”“1111”等等,这算是打擦边球吧。
但即使是这样京东也没能保住这些商标,在2017年7月26日,阿里巴巴对京东名下五个"双11"系列商标提出无效宣告。而由于阿里巴巴注册在先,最终京东没能维持住这几件商标。
既然“双11”和“双十一”注册不了,京东开始另辟蹊径,准备注册“双十季”商标。
通过商标查询可发现,2014年10月17日开始,京东就开始申请“双十季”、“双10季”商标,到目前为止,京东至少申请了7件“双十季”商标,9“双10季”商标,这些商标大多被注册在9类、35类、38类、39类、41类等。
商标注册成功,京东是高兴了,可阿里不答应啊,2018年3月15日阿里直接对京东的这一批“双10”商标提起了无效宣告的申请。
阿里给出的解释:京东申请的这批商标和其申请的“双十一”系列商标构成使用在类似商品和服务上的近似。现如今,“双11”、“双十一”系列商标经过阿里巴巴的大量使用和宣传,具有了极高的知名度。京东申请“双十季”系列商标是对自己的“双十一”系列商标的模仿,故意让相关公众的混淆、误认。
而京东也是做出了反击:其一,“双10”系列商标和“双11”系列商标不构成近似,并且“双11”系列的商标也并不是阿里首创的,而且显著性也不强,后来被使用多了,才成为零售业的通用名次,并且到目前为止,“双10”归属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阿里没有权利用“双11”来举证“双10”商标近似。
而商评委认为,“双十季”和“双11”、“双十一”,双方商标含义区别明显,不构成近似商标。本案尚无证据认定争议商标本身使用在核定商品上易使相关公众对商品的质量等特点或者产地产生错误的认识,亦或作为商标用在指定商品上有害于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或产生其他不良社会影响的效果。
最终,京东申请的“双十季”系列商标都被维持注册,阿里巴巴的算盘落空。
如今电商平台自创的节日越来越多,如618、818、99等等,这些节日其实归根到底还是为了促销,其实只要有好产品低价格,还怕引不来客户吗,对于这些数字商标真的不必如此在意。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