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商标是指由对某种商品或者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该组织以外的单位或者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者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者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标志;如:
绿色食品标志,真皮标志,纯羊毛标志,电工标志等。证明商标的出现以及修改:
1995年4月23日我国在第三次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第六条中首次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首次纳入了法律的保护范畴。
1994年12月3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首次发布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1998年12月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一次修订发布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2001年10月27日我国在第三次修订的《商标法》第三条中明确地增加了对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保护规定和界定。
2002年8月3日我国新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中明确了申请保护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的细则。
2004年4月17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第二次修订发布了《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
今天来聊聊我一直不愿意聊的事情。从事专利这行现已有
专利包通过,套路很深
对于经验丰富的代理人,撰写专利文本的环节中,只需将保护范围写的尽可能小,授权并不难。只需在权利要求书将技术性内容批露得足够详尽,一定会具备授权前景。这就是一部分代理机构敢于承诺“包授权”的底气所在。
但是,相对于为技术性、产品做好保护,“包授权”只不过雕虫小技,代理人需要投入的时间、精力都远低于做好技术性保护。“好保护”与“包授权”,若想要两者兼顾,既要挑选精英团队,还需要付出远远高于市场的价格,这很明显与互联网中的“低价”离得很远。
为何“低价+包授权”能大行其道
专利的初衷是要保护,并非拿证书。然而,自2000年起,国家专利申请经历了“大跃进”式的跨步,由于国家政策导向性把专利作为评选门槛,催生出很多都只为了得到 授权,像评定职称、评高新企业、课题结题等等功利性申报,这些都需要专利,并不考虑怎样形成经济效益,违反了专利的初衷。
当然,对单纯追求“买”证书的申请者而言,只需能“包授权”,不过就是多花些钱,亏损也不大,愿打愿挨倒也无可非议。但对于有着原创技术性,投入市场竞争,希望做好保护,将来作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实在在做专利运营的企业而言,所说“包授权”确实害人不浅!
实际上,在某些口碑比较好的专利申请网站上,申请者压根看不见有这类字眼的广告宣传。相比“一年包过”或“成功率100%”明显属于失实的宣传,我更愿意相信专利知产提及的“不授权退款”这样的。包授权的套路不但危害那一些正规代理机构的市场利益,也是对申请者的蒙骗。
在操作过程中,我更愿意跟重视技术细节、专利文本质量的申请者交流,从他们那里,你能够寻找到,你在这一个行业里还有坚持的理由。【真情流露..】末尾来点干货。
申请者在申请时,要多从下列各方面考虑:
1、权利要求是不是获得了说明书的充分支持?
2、申请主题怎么设置较为适合?很多有价值的技术性文献由于主题设定不当影响到了保护范围?
3、技术领域是不是能够拓展到产业链的上下游?
……
倘若你需要“保护”,那么“包授权”不应该是你的选择,应对市场上形形色色的“低价”“包授权”诱惑,广大的申请者,还是要擦亮双眼,别上套路!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