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洞、呼啦圈、一脚蹬、打地鼠……这些本是司空见惯的名词,却被人注册成了商标,成为悬挂在商家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千辛万苦经营出的爆款随时可能不得销售。3月27日阿里巴巴披露,累计已有83个“恶意商标”曾来投诉,直接影响平台上900万商家的正常生计,也严重浪费了平台的打假和知产保护资源。
所谓“恶意商标”,就是将各个行业的通用词、描述词注册为商标,滥用“通知-删除”原则展开侵权投诉,以此来要挟商家出钱私了,并逐渐形成了一条黑色产业链。据阿里巴巴平台治理部统计,截至2017年3月,淘宝天猫平台上累计已有83个“恶意商标”曾对超1.5万商家的11万件商品进行了恶意投诉,商家因此损失估算数百万元。而这些“恶意商标”实际可投诉的商品总量近6000万件,涉及900万商家,后果不堪设想。
以恶意商标“破洞”为例,其曾对731个有“破洞”关键词的服装类商品进行投诉,而目前淘宝和天猫平台上包含“破洞”关键词的服装类别的商品有214万余件。此外,“破洞”的商标权利人张某还同时注册了“邮差”、“花苞”等上百个商标,随时可能对更多平台商家进行袭扰。
“这些商标的注册成本极低,但排除范围却极大,且常年盯着平台高销量的爆款商品进行投诉。”阿里巴巴知识产权保护总监叶智飞表示。但是对于电商平台而言,依照国际通行的“通知-删除”原则,平台在收到权利人投诉通知后,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但如果陷入此类海量的无意义投诉中,又将大量浪费宝贵的打假和知产保护资源。
经营天猫女鞋店的温先生表示,2016年4月,店内日销量超2500双的“一脚蹬休息女鞋”商品遭恶意商标“一脚蹬”投诉要求下架。为了避免损失,温先生联系投诉方并在支付两万元费用后才躲过了劫难,“他们就是在收保护费,而且还告诉我可以用投诉的方式打击竞争对手。”
对此,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认为,“恶意商标”问题凸显了商标注册环节显著性审查不严,商标局应开通无效商标绿色通道机制,让“恶意商标”尽快能得到处理,或者试行设立黑名单,对已经形成商业模式的“恶意商标”注册人申请行为进行重点监控。
(原标题:83个“恶意商标”挟持900万淘宝天猫商家 专挑爆款商品敲竹杠)
中国大陆
美国
日本
韩国
新加坡
英国
德国
BVI
开曼
澳大利亚
加拿大
中国澳门
中国台湾
印度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
马来西亚
泰国
荷兰
瑞士
阿联酋
沙特阿拉伯
以色列
新西兰
墨西哥
巴西
阿根廷
尼日利亚
南非
埃及
哥伦比亚
智利
秘鲁
乌拉圭
比利时
瑞典
芬兰
葡萄牙
加纳
肯尼亚
摩洛哥
斐济
萨摩亚
巴哈马
巴巴多斯
哥斯达黎加
毛里求斯
塞舌尔
百慕大
巴拿马
伯利兹
安圭拉
马绍尔
厄瓜多尔
记账报税
税务筹划
一般纳税人申请
小规模纳税人申请
进出口退税
离岸开户
商标注册
专利申请
著作权登记
公证认证
电商入驻
网站建设
VAT注册
ODI跨境投资备案
许可证办理
体系认证
企业信用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