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就是通过推动企业全面实施GB/T50430 ,进一步强化和落实质责任,提高企业自律和质量管理水平, 促进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

为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企业质量管理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建筑,满足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工作专业性强的需求,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决定在建筑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应用《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50430:2007)。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获取认证证书标注的认证依据标准应为:GB/T19001-2008/ISO9001:2008和GB/T50430:2007。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是在2007年10月23日发布,并于2008年3月1日正式实施的一项推荐性国家标准。

它是关于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个国家标准。

相对于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而言,也是关于施工企业质量管理的第一个管理型规范。

在建项目的认证范围,准备在建项目和完工项目的项目资料

完工项目:

1、中标通知书

2、施工合同

3、施工组织设计

4、专项施工方案

5、检验批、分部分项验收记录

6、项目竣工验收证明

7、质量、环境、文明施工检查记录(工程部)

……

在建项目:

1、中标通知书

2、施工合同

3、施工组织设计、报审、批准

4、专项施工方案

5、合同交底、合同评审记录

6、技术交底、安全交底记录

7、人员、资质报验(班组人员:项目经理建造师、B证、技术负责人、八大员证件……特殊工种作业操作证……)

8、三级安全教育

9、图纸会审

10、材料报验(材料采购清单、合格供方名录、材料验收记录、发放领用记录、材料合格证、

检验报告、第三方检验报告……)

11、设备/施工机具清单(发电机、配电箱、电焊机、热熔机、小型施工机具……),设备/机具报验、特种设备报验(吊车、挖机……)、特种设备操作许可证、设备维护保养记录……

12、外包:劳务协议、租赁协议……

13、施工日志

14、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控制要求、施工及验收标准、国家标准、行业规范等(质量、环境、安全)……

15、计量器具(全站仪、经纬仪、钢卷尺、接地电阻……)校准证书

16、关键过程/特殊过程,需要确认过程确认记录

17、专项施工方案控制要求、控制记录

18、项目变更、洽商记录

19、隐蔽工程、检验批、分部工程、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20、项目质量检查记录(自检)

21、监理、建设单位日常巡检记录

22、监理通知、整改回复

23、工程部对项目施工质量检查记录

24、项目管理目标考核(质量、环境、文明施工、进度……)

25、环境、文明施工专项方案……

26、垃圾清运协议、废水排放、土方外运等控制情况

27、人员体检、职业病体检、社保(工伤保险……)

28、三级安全教育卡

29、项目部自检(环境、文明施工)

30、工程部检查(环境、文明施工)

31、劳保用品发放记录

32、项目应急预案

33、应急演练记录

……

现场关注:现场标识、五牌一图、安全防护、消防设施、人员防护、质量控制、环境控制、安全控制情况……

一、自2011年01月1日起,在工程建设施工领域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依照《质量管理体系要求》(GB/T19001-2008)和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开展认证活动。

二、从事建筑工程活动的施工企业应贯彻《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所有要求,鼓励采用符合条件的第三方认证,其认证的内容应同时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和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相关部门将更加采信其结果。

ISO50430体系认证有什么好处?

1、在招投标方面,三张证书能够提高中标分数,增加中标率

2、使企业的一切工作处于受控状态,优化和巩固业务流程:

(1)公司、分公司、项目部之间职责明确、接口清晰。

(2)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得到规范化管理。

(3)原材料的进货检验和试验规范化管理。

(4)各类基础、管线等隐蔽工程、特殊工程施工加强监督和规范化管理

(5)阶段工程及竣工验收资料管理规范化。

(6)各类施工图纸、记录、表格及客户资料等加强管理及得到规范化。

(7)“五大员”的上岗资格得到规范管理。

3、通过初始环境状况评估,能知道如何识别重大环境因素,能对重大环境因素制定管理方案,有效控制施工现场的废气、废水、噪声、灰渣、烟尘的排放,履行对环境保护的承诺。

4、能更全面、及时掌握工程施工行业必须执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和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能够确保施工现场周边环境污染降低,对社会和各相关方负责,无投诉情况出现。

5、确定职业安全健康方针、重大危险源分级、制定职业安全健康目标和指标、职业安全健康管理方案,建立并落实三级监控机制;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工伤事故和职业疾病隐患,减少企业在医疗方面的支出,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保障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与生命安全,保障企业的财产安全,提高工作效率。